ID: 24040752

九上12《醉翁亭记》(共33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964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上,醉翁亭记,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醉翁亭记 导入新课 登临岳阳楼,我们体会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范仲淹虽遭被贬,仍心忧国事。作为同样因庆历新政而被贬官的欧阳修,他的政治理想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登临醉翁亭去体会欧阳修“醉”与“乐”中的家国情怀。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者简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来历 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写作背景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环 滁 皆 山也。 其西南诸峰,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林 壑 尤 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从两座山峰 琅琊也。 是琅琊山。 山 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渐渐听到水声潺潺, 中间倾泻出来的, 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 环绕 全、都 树林 茂盛的样子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幽深秀丽 山谷 走 酿泉也。峰 回 路 转,有 亭 翼然 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个亭子四角翘起, 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 是醉翁亭。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造亭子的人是谁? 作亭者谁? 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 (醉翁)来命名。 回环,曲折环绕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靠近 建造 命名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 喝了少许就醉了,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而年龄又最大,所以 饮少 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 自 号 曰 醉翁也。 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在于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 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 寓 之酒也。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就 称号 称为 情趣 于,在 领会 寄托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全段译文 若夫日出而林 霏 开,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 , 云归 而岩穴 暝, 烟云聚拢来,山里就显得昏暗了, 晦明变化者,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山间之朝 暮也。 ,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 野花开了, 发 而幽 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