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1236

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248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2026,答案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   ,   (朝代)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给加点的注音 更定( )  毳衣( )  沆砀( ) 长堤( ) 崇祯( ) 草芥( ) 雾凇( ) 拏(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 看雪 B.湖中/ 焉得/ 更有此人 C.湖中人/ 鸟声俱绝 D.余/ 强饮三大白/ 而别 4.解释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 (2)拥毳衣炉火( )( ) (3)雾凇沆砀( )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5)客此( )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白 (2)大 (3)是 (4)更 (5)一 6.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  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7.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   ) (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用作动词,  )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觞赋诗”“觥筹交错”“强饮三大白”中的“觞”“筹”“白”都有“酒杯”的意思。 B.拱手礼,又称作揖。古代男子行拱手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表示真诚与尊重。 C.“崇祯五年十二月”中的“崇祯”是帝王的年号。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9.翻译下列句子。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  10、理解性默写 (1).《湖心亭看雪》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 。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的句子是: , 。 (3).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 , 。 (4).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 , , , , 。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 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上下一白 (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4)及下船 ( ) 12.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3.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4.“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15、“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吾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当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