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测试题 (共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开发“华为手机”鸿蒙系统 C.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 D.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 2. 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改造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C.化学能够任意制造出新物质 D.化学一定危害生态环境 3.硫,通常称“硫磺”或“硫黄”,可用于制火药、火柴等。在运输硫的车上应该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4.为了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某同学做了一些如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表示氢分子的粒子模型是( ) A. B. C. D.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关键,有关实验室规则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毒、无害的固体块状试剂可以用手直接接触 B.在实验室中可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白糖 C.实验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D.给盛固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7. 笔、黑、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有可燃性 B.稳定性好 C.难熔化 D.有还原性 8. 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内还留有废液就使用试管刷刷洗 B.使用滴瓶上的滴管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热的试管直接放入冷水中冲洗 D.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寒冷的冬天,小明同学戴着眼镜从室外进入到室内,镜片上瞬间出现一层白雾,小亮同学提出这可能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有关。“可能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形成假设 C.获取证据 D.形成结论 10.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11.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1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 C.燃烧中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后镁条变短了 13.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在实验室常用加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气。上述信息中没有涉及到氯气的(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用途 D.制法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闻试剂气味 C.滴加液体试剂 D.点燃酒精灯 1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沸腾:试管底部产生气泡,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向氧化铜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D.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固体表面产生了大量的氢气 二、填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