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2586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0479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导入 秋,似乎总带有一点伤感———秋闱之思、落叶归根的情结、人生迟暮的悲苦……但秋特有的诗意是让人着迷的。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经典的以秋为题的诗。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苏轼的《赠刘景文》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李清照《声声慢》。 刘禹锡也写过一首题为《秋词》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样是写秋,有人写出了悲愁,有人写出了欢乐;有人写出了伤感,有人写出了壮阔。那么毛泽东同志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写出了怎样的秋景呢?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识文体:知晓“词”的基本特点。 2.读秋景:反复诵读全词,注意重音与节奏,分析品味上阙中的意象,体会壮阔深远的意境,分析词中炼字炼句的精妙。(重难点) 3.悟情怀:初步感受毛泽东博大的胸怀与青春豪情。 《沁园春· 长沙》第一课时 词的常识 词兴起于唐、五代,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 词的基本特点: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阕。 词的组成:由标题和词牌名组成。词牌名是一首词的词调名称,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 词体知识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游岳麓山。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追怀曾经的学习斗争生活,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写作背景 读词的上阙,思考:这一段描绘了哪些景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抓住了寒秋、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霜天等景物,写出了橘子洲头湘江沿岸的独特秋景,构成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数词,形容词,动词! 沁园春( ) 橘子洲( ) 漫江( ) 百舸( ): 怅寥廓( ): 峥嵘( ): 恰同学( ): 挥斥方遒( ): 浪遏( ): qìn jú màn ɡě liáo kuò zhēng róng qià qiú è 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指宇宙的广阔。 不平凡,不平常。 正当,正值。 强劲有力。 阻止。 字词学习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如何由意象到意境? ‖“意象”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朗读诗歌 “看万山红遍……鱼翔浅底”中,用得十分精彩的词有哪些?请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词句 精彩用词 表达效果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的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 层、染 漫、透 百、争 击 翔 层———写出了树林因山势起伏而层层叠叠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