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上11《宇宙生命之秘》知识点梳理+练习 一、课文基础考点精选(必背)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二、重点字词 1.蟠pán桃盛会 2.沧海一粟sù 3.恒héng星 4.辐fú射 5.自转轴zhóu 6.轨guǐ道 7.土壤rǎng 8.陨yǔn石 9.倾颓qīng tuí 10.揭秘jiē mì 11.因素sù 12.嫦娥cháng é奔月 三、理解词语 发达:(事物)已有充分发展;(事业)兴盛。 有机分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组成有机物的分子叫有机分子。 理论: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沧海一粟(注意不要写成栗):意为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起源:事物发生的根源。 能源: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燃料、水力、风力等。 枯萎:干枯萎缩。 稀薄:稀少,淡薄。 抵御:抵挡;抵抗。造句:我们应当团结起来, 一致抵御外敌。 考察:细致深刻地观察。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二部分(3-4段):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三部分(5-8段):写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村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部分(9-10段):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四、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五、重点句子(掌握)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为什么开头从古代的神话谈起呢? 答:从古代神话谈起,说明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对"天上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既能引出即将要讨论的话题,又能增添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 2.“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 答:①本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②列举了数据“300-400°c”具体地说明了水星温度很高,不适宜生命存在。 3.“更有趣的是,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 答:①本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②举例说明人们对火星的观察与猜测,说明人们为寻找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付出的努力和迫切的心情。 4.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答: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更加突出火星的环境恶劣到了极点,从而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5.“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一句中的“至今”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①不能删去。②“至今”意思是到现在,表明到今天为止人类还没有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不代表以后找不到。③如果删去,就表示人们永远找不到了,与事实不 符,“至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6.“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22.6秒,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 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答:作比较,将地球和火星的自转时间、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进行比较,说明火星和地球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 六、主要的说明方法(要掌握) 1.列数字 2.打比方 3.举例子 4.作比较 【巩固练习】 完成第12—16题。(14分) 宇宙生命之谜 ①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