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卷(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品读非连续性文本,让知识与生活相遇,让生活与智慧相逢。 一、五(1)班同学以“梅”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学习,让我们一起参加吧! 梅(10分) 展板一:梅之名片 梅 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枝平滑;叶卵形,长5~8厘米,边缘细锯齿;花,单生或2~3朵簇生,有淡香;核果近球形,外果皮有沟,上有短绒毛,味道极酸。 展板二:_____ [元]王冕《墨梅图》 [明]徐渭《梅花图》 展板三:_____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旋律优美,格调高雅,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踏雪寻梅》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曲、词作者分别是著名的音乐家黄自和刘雪庵。歌曲再现了骑驴赏梅的情景,抒发了人们赏梅时愉悦的心情。 展板四:梅之史话 南北朝以前,栽培梅树是专为收取果实的,因为梅实可以作为调味品(当作醋)因此,《诗经》楚辞》中不提梅花而只言梅实。赏梅的风气大概始于汉代,不过汉晋两代并无咏梅诗。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对梅花也不甚重视。宋代之后,梅花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高人雅士争相在庭院内栽植梅树观赏。因此,咏梅诗大量问世 1.结合所给材料,照样子给展板二和展板三加上主题。(4分) _____ _____ 2.展板一“梅之名片”中依次介绍了梅的枝、_____、花和 _____。(2分)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展板二中的两幅画都属于水墨画,都包含诗、书、画、印。 B.《梅花三弄》和《踏雪寻梅》都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 C.从展板四可知,南北朝以前人们根本不知道梅树会开花。 D.隋唐时期,人们也会赏梅,但并不像宋代之后那么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4.此次成果汇报拟邀请其他年级的同学前来观摩,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宣传语,力争吸引人。(一两句即可)(2分) _____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春节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材料二:民众对春节的传统习俗了解情况调查统计。 1.请你按过节时间的先后顺序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排序。(4分)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3分) (1)中国人过春节刚好有4000年的历史。 ( ) (2)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 (3)民众对春节习俗中的拜年习俗最了解。 ( ) 3.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春节及春节习俗很感兴趣,请你当一名小小讲解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外国朋友们介绍一下咱们的春节及春节的习俗吧!(3分) 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涉及了15个省、市、区在内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和再加工茶等39项传统制茶技艺和5项相关习俗。 【材料二】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发源地。文字记载表明,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茶树。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茶文化。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各地得以广泛传播。 【材料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