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室里的汉字博物馆” 任务三:遨游汉字文化馆 我爱你,汉字 汉字趣味馆 阅 读 大 会 教 室 里 的 汉 字 博 物 馆 汉字文化馆 汉字的演变 看一看,连一连。 楷书 金文 小篆 隶书 甲骨文 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魏晋时期形成,一直通行至今 甲骨文 金文 小 小 鉴 赏 家 小 小 鉴 赏 家 小篆 隶书 楷书 虎 象 鹿 王懿荣,生于1845年,祖籍是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 甲 现 文 发 的 骨 1899年秋,他得了疟疾,京城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王懿荣发现中药里竟然有龙骨。他便让家人把药渣留下研究。 王懿荣发现龙骨上有许多刻画的小细纹,他把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板!他小心地擦去龟板上的泥土,刻画的细纹更加清晰了。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又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他从骨头片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那么龙骨又是什么呢?其实是龟甲和兽骨,因此又叫甲骨文。 正因为王懿荣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精深的研究,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王懿荣是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因此他也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汉 字 的 演 变 规范的汉字 分 享 故 事 一个错字毁掉一座城 太平军北伐时,有一支部队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小校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主将正在与人谈话,就随手写了一个字,交给小校。先行官从小校手中接过手令一看,是个“烧”字,大吃一惊:烧城?想再去问主将,又想军令岂可更改。于是命令士兵每人准备一把柴火,三更造饭,四更饭毕,拂晓前烧城。天将亮,众军一齐点火,顿时烟火弥漫,百姓哭声震天动地。主将大惊,急忙找来先行官查问为何烧城,先行官拿出手令交给主将,一看,主将顿足大叫:“我之过,我之过!”原来,他在不经意之间,将“绕”字写成了“烧”字!结果,好端端的仪征城化为灰烬。主将只好请求上级判处自己极刑。 瓜—刮 仍—扔 博—搏 馨—罄 询—旬 字 出 现 的 别 错 原 因 (1)因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写错。 如:再见的再和在哪里的在、功效的功和进攻的攻。 (2)因字形相近而写错。 如:已经的已和自己的己,摘果子的摘和滴水的滴 (3)因字义不加分析而错。 如:好像的像和大象的象。 (4)同学粗心、不仔细而写错。 (5)有的商家为了盈利而故意写错。 溜 口 顺 汉字汉字真奇怪,一不小心就写坏。 一笔一画很简单,马马虎虎就混乱。 怎样才能分得清,我来说说你来听: 辩 辨 辫 瓣,有心能辨别,有言能辩论, 有丝能扎辫,有瓜就能开花瓣。 巳已己,全封巳,半封已,不封是自己。 栽 裁 载,有木要用栽,有衣要用裁,有车要用载。 语句通,逻辑顺,写完检查更可靠。 多阅读,勤练习,规范用字真给力。 出 现 错 别 止 防 字 的 1、可以每人准备一本错别字更正本。 2、把自己易混易错的字进行归类,经常复习。 3、进行同音字、形近字组词造句训练。 4、同桌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及时订正错别字。 5、建议老师在班上进行纠正错别字比赛,评选“消灭错别字之星”。 办 法 津津有味 合不拢嘴 十全十美 其乐无穷 2000年10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 汉字欣赏 汉字欣赏 剪纸 汉字欣赏 印章 汉字欣赏 扇面 汉字欣赏 匾额 书 法 欣 赏 南朝智勇楷书《千字文》局部 形体方正 端庄雄伟 笔画平直 书 法 欣 赏 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结构简省 飞动自然 笔画连绵 书 法 欣 赏 明代文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