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4647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家乡物产养鱼我

日期:2025-10-0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7797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素养,核心,导向,同步,教案,二年级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0.家乡物产养鱼我 本课内容分析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美”的第二个主题,该主题围绕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展开,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化对家乡的理解。教材立足生活,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认识家乡物产,这既符合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的理念。丰富的物产不仅为家乡人民提供物质保障,其背后的传说故事、劳动付出更承载着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实现情感的升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惹人爱”。 “我的家乡产什么”呈现了具体的调查方式,通过选取不同的调查场景(餐桌上、商场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入手,去调查、发现家乡的物产有什么。这种设计将抽象的“家乡物产”概念具象化,让学生能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去感知,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家乡物产的兴趣。绘本讲述《马头琴的传说》,不仅生动有趣,更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物产背后的人文内涵。学生化身“物产小主播”,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物产及特点,通过充满童趣的表达,加深对家乡物产的来源与价值的理解。 “家乡物产惹人爱”以儿歌形式展现家乡的丰富物产,学生可以通过续写儿歌、创编童谣的方式,继续讲述“我的家乡什么多”,描绘家乡物产富足的生活景象。学生在感受家乡物产丰富的同时,体会到物产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物产的喜爱,进而增进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千人糕”的内容则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物产背后的劳动付出。分组拼贴物产生产流程图(插秧→耕耘→收割→磨粉→制作),围绕“一块千人糕背后的家乡人”展开讨论,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明白一块看似平常的千人糕凝聚着家乡人的智慧与汗水,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同时体会到家乡人与家乡的紧密联系,即家乡人通过辛勤劳动培育出各种物产,养育着家乡的人们。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调查、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方式,识别常见的家乡物产,简单了解其特点和用途;知晓家乡物产背后的传说故事,丰富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2.通过化身家乡“物产小主播”的方式,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激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懂得家乡物产养育了我们。 3.通过事例分析、观察交流等方式,思考物产与劳动的关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增进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难点:体会家乡物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劳动价值;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宣传家乡物产、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带着大家做一个猜谜语的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听,猜猜这是什么,试着说一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它。 2.提问: 谜语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猜猜这是什么呢? 谜语2:“白白嫩嫩小胖子,水中生长泥中藏。切开露出白玉体,烹饪调味它最棒!”它可是能吃的哟,猜出来是什么了吗? 谜语3:“小小竹片巧编织,图案精美用处多,能装饰能盛物,家乡智慧它来托。”猜到这是什么工艺品了吗? 3.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预设1:我知道,第一个是花生,许多地方都有。 预设2:我们猜出来了,花生和莲藕,都是好吃的。 预设3:我的家乡就盛产莲藕,它生长在水底的淤泥里面,洗干净后白白胖胖的,我最爱吃糖醋藕片啦。 预设4:我们觉得第三个谜语的答案是用竹子编织的东西,可以用竹子编篮子,还能编筐子,装东西用。 预设5:我家有果盘就是竹子编的,可漂亮啦。 4.过渡:同学们,你们太棒啦!在猜谜语的时候,老师看到大家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