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三校联考答案 1.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项“这表明我国在信息传输领域已全面领先”说法错误,原文仅提及FAST射电望远镜在观测灵敏度上的优势,不能得出“全面领先”的结论,且后文还提到我国在光经济部分领域处于追赶阶段。 2.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D项“前两次革命仅解决了‘掌控光的传播’问题”错误,原文②段明确第二次革命“催生了信息社会的底层架构”,说明第二次革命已让光子参与信息传输,并非仅解决“传播”问题;且“直到第三次革命才让光子成为能量载体与信息媒介”与原文逻辑不符。 3.①折射定律与衍射理论的建立;②激光与光纤;③光经济(一点1分,共3分)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结合第2段语境“17世纪到19世纪期间,人类建立折射定律与衍射理论,首次系统掌控光的传播规律”分析,空处应该对应“折射定律与衍射理论的建立”;②结合第2段语境“20世纪中叶,激光与光纤的发明,催生了信息社会的底层架构”可知,取代铜缆的东西为“激光与光纤”;③结合第1段语境“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光学仪器的制造……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可知,空处应填的是主语(对象),不难得出答案为“光经济”。 4.①先呈现光经济的价值与潜力(优势),让读者理解为何需重视这一领域;②再客观指出中国发展的短板(问题),避免认知片面化;③最后针对性提出解决路径(对策),形成“价值认同→问题警醒→行动指引”的完整认知链条,增强论述的说服力与引导性。(答出①②各给1分,答出③给2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首先由题干的“‘先展优势,再点问题,后给对策’的论证思路”和“结合③-⑨段的内容分析”可以得出③-⑦段在论证上先谈光经济的优势,让读者了解到光经济可以应用于能源领域、信息传输、生物医学等场景中,很有优势,我们必须引起重视;⑧段谈的是光经济存在的问题,辩证地看待光经济的不足之处,避免看问题存在认知片面化;⑨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这样的论述符合理性看待一件东西逐步兴起的认知过程,这样的论述具有引导性和让读者易于接受。 5.面临的困境:①极端领域技术待突破:在空间引力波探测(300万公里距离以上皮米级位移测量)和极紫外光刻(米级镜面20皮米级表面精度)领域处于追赶阶段,如“太极计划”核心弱光锁相技术工程化应用需十年左右。②高端材料依赖进口:高端光学玻璃市场被美国康宁、德国肖特等垄断,我国许多特殊玻璃需进口。 破解策略:③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将光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设立千亿级光子产业基金,专项支持“硬科技”;在多地建设光经济创新特区,试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据跨境流动等政策。④技术整合与生态构建:借鉴国外先进模式,整合东部沿海、长江经济带、西部战略腹地创新资源,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⑤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光技术交易平台,推动光子新产业标准互认,实现“战略腹地”“前沿高地”“技术高原”有机结合。(答出①②各给1分,③④⑤任意答出2两点给4分)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第一问的答题区间,由题干中“光经济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可确定答题区间为第8段。即段中的“两个极端领域———空间引力波探测……极紫外光刻……我国仍处于追赶阶段”可概括为“极端领域技术待突破”。从“此外,高端光学玻璃市场被美国康宁、德国肖特、日本HOYA等垄断,我国许多特殊玻璃仍需进口”可概括为“高端材料依赖进口”。 其次由题干中“破解策略”可确定第二问的答题区间为第9段。由段首的“破解困局需多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