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6398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922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京市,答案,试题,语文,月月,学期
  • cover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5.09 一、基础 运用(共14分) 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我校开展了“铭记历史 薪火相传———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第一阶段:历史回声———主题朗诵《烽火家书》 吾儿见字如晤: 昨夜倭寇炮火突袭,死伤众多。不知你部近日经历几番恶战?亦不知我儿是否安好无恙?我挥下兵将休戚与共,奋勇杀敌,不惧死生,料想你也如是。倭寇试图鸠占鹊巢,夺我山河,践我乡土,实乃痴心妄想! 国有难,男儿当以热血作———此乃吾族世代相传之箴言,亦是你我共同之誓约。吾儿谨记! 父字于1943年 1. 你审核资料中标注的字音字形。下列加点字读音或写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挥下 B. 休戚(qī)与共 C. 痴心妄想 D. 箴(zhēn)言 第二阶段:烽火记忆———诗歌吟唱《我爱这土地》 旁白: 1938年武汉沦陷后,艾青随文艺界颠沛流离至桂林,目睹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于11月17日写下此诗。诗中短句的凝练与情感的绵长相得益彰,“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呼应日寇铁蹄下的山河破碎,而“悲愤的河流”暗喻民众的苦难与抗争。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没有华辞藻的堆砌,诗人用嘶哑的喉咙吟诵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该诗发表后传遍大后方,①爱得深沉①的告白成为抗战时期的精神动力。今天重读,其土地情结仍能引发对家国关系、文化认同的思考②毫无疑问,作为文学经典,它成为后人理解民族精神的不二法门。 2. 以上加点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满目疮痍 B. 相得益彰 C. 矫揉造作 D. 不二法门 3. 在上文中应使用哪种标点符号,请选出正确答案( )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①《》②。 第三阶段:薪火相传———齐诵《少年中国说》 结束语: 2025年的金秋,我们迎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这场主题教育恰似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当朗诵者用声音唤醒泛黄家书中的血泪文字,当《我爱这土地》的旋律在会场回荡,当《少年中国说》的铿锵誓言响彻云霄,抗战精神便以最鲜活的方式延续。那些被战火淬炼的勇气、坚韧与智慧,正化作基因密码注入新一代的血脉。 薪火相传亦非火炬接力,而是让抗战精神在传承中绽放出更为炽烈的光华;铭记历史不是沉湎于伤痛,而是将民族精神熔化成不朽的丰碑。 此刻的纪念,是和平土壤里埋下的历史种子,它叩问着我们:八十年岂是终点?抗战精神如长江黄河奔涌,在新时代激荡出更壮阔的浪花;抗战精神如_____,_____。这传承如大地深处的暗流,将历史星光淬炼成永恒火种;这传承如苍穹之上的长虹,把时代风云谱写成壮阔诗篇。 今取得种种成就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携手奋进的结果。 4. 文段中的加点词“基因”在词典中解释为“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基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精神传承 B. 表示遗传信息 C. 象征民族精神 D. 代表历史记忆 5. 文中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6. 请补写文中的句子:抗战精神如_____,_____。 7. 以下是学生参加活动后的感受,需要重新调整顺序。调整后句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些作品正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在声音与文字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先辈们为这片土地的付出。 ②活动上,我们共同观看《烽火家书》《我爱这土地》和《少年中国说》等作品的深情演绎。 ③最令我感动的是《烽火家书》中那份拳拳报国之心和《少年中国说》中奔涌的豪情。 ④或许这就是薪火相传最生动的模样———让历史的 DNA 融入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 ⑤这些文字就像一粒粒火种,从历史的纸页中跃入我们的胸膛。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④②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③①④⑤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