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6402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19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上册,七年级,语文,2024,统编,16课
  • cover
《诫子书》专项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 1. 文学常识填空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字孔明,号卧龙,(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_____的一封家书,“诫”的意思是_____,“书”指_____。 (3)诸葛亮在蜀汉担任_____一职,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其代表作除《诫子书》外,还有_____、_____等。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本文,这句话与儒家提倡的_____思想有相通之处,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志向的坚定。 (5)《诫子书》被收录于_____(作品集),这部作品集汇集了诸葛亮的各类文章,展现了他的政治见解与人生智慧。 2. 解释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_____;明: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致:_____;远:_____) (3)夫君子之行(夫:_____;行:_____) (4)俭以养德(以:_____) (5)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 (6)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_____;励:_____) (7)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躁:_____;治:_____) (8)年与时驰(驰:_____) (9)意与日去(意:_____;去:_____) (10)遂成枯落(遂:_____;枯落:_____) (11)悲守穷庐(穷庐:_____) (12)将复何及(何及:_____) 3. 翻译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 (6)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_____ (7)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_____ 二、内容理解与赏析 1. 诸葛亮写《诫子书》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对儿子的期望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 2. 文章开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_____ 3. 结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谈谈你对“淡泊”“宁静”与“明志”“致远”关系的理解,以及这句话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_____ 4. 文中“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论述了“学”“静”“才”“志”四者的关系,请梳理它们之间的逻辑链条,并举例说明。 _____ 5. 分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诸葛亮为何要强调“淫慢”和“险躁”的危害。 _____ _____6. 文章结尾“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_____ 7. 结合全文,概括《诫子书》的语言特点,并举例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对表达主旨的帮助。 _____ 《诫子书》专项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 文学常识填空 (1)诸葛亮;三国蜀汉 (2)诸葛瞻;告诫、劝勉;书信 (3)丞相;《出师表》;《隆中对》 (4)修身养性(或“内圣”) (5)《诸葛亮集》 2. 解释词语 (1)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坚定 (2)达到;远大目标 (3)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品行 (4)用来 (5)增长 (6)放纵懈怠;振奋 (7)轻薄浮躁;修养 (8)疾行,指迅速逝去 (9)意志;丧失 (10)于是,就;凋落,衰残,文中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1)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2)怎么来得及 3. 翻译句子 (1)君子的品行,依靠宁静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2)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屏除杂念、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