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7350

统编版高中历史知识点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8403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高中,历史,知识点
  • cover
第一章 先秦社会形态与社会治理 引言: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先秦社会形态是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一般经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中国先秦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 起讫时间:中国有人类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统一前的所有中国历史)。 社会形态:先秦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并进入封建社会的确立阶段。 阶段特征: 政治:①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并进入封建社会的转变。 ②经历了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和部落联盟———国家的转变。 ③政治制度经历了从无制度———禅让制———有国家、有制度转变 经济:①生产工具经历了从旧石器———新时期———青铜器———铁器的变化。 ②社会生产经历了从渔猎和采集———原始农业和饲养家畜———农业、手工业、商业转变。 ③社会生活经历了从群居生活———定居生活的转变。 文化:①经历了从没有文字到有文字的转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形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各民族的文化认同。 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先秦社会发展进程: ※ 原始社会 ※ (一)发展进程: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从生产力看,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大阶段;从社会形态看,可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二)重要阶段 1、旧石器时代: 起止时间:距今约170万年至距今1万年 历史进程:原始人群时期和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母系氏族社会) 文化遗址:代表性文化遗址有元谋人(云南元谋村)、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2、新石器时代: 起止时间:距今1万年至公元前2070年 文化遗址: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早期遗址: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 晚期遗址:龙山文化(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红山文化(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3、历史传说 ①”三皇五帝“: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 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五帝:传说黄帝居于五帝之首,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传说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农历三月初三,卒于公元前2599年,终年118岁,只是传说,没有得到考证) ②“禅让”传说:五帝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③“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4、生产关系的变革 时间: 原始社会末期 原因: ①农业的产生: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②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便利,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已有,变成私有财产。氏族内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