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3分)A 2.(3分)C(“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文中应指灯笼中蕴含的“人情冷暖”,使用不当) 3.(3分)C 4.(5分)①鸡犬相闻 ②青山横北郭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徒有羡鱼情(每空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5.(6分)(1)(3分)B (2)(3分)示例:诗集名称《诗韵中华———古诗词中的文化自信》;推荐词:古诗词是中华文脉的璀璨星光,或咏山河之壮,或抒家国之情,让我们在诗行间感受文化力量,坚定自信!(名称1分,推荐词2分,含一种修辞、符合主题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9分) 6.(3分)C(第(二)部分说明AI的“重要作用”,非“决定性作用”;逻辑顺序为“总—分”,非“由主到次、由具体到抽象”) 7.(3分)C(“递进关系突出作用”是说明语言的逻辑性,非“生动说明”) 8.(3分)举例子(1分);列举英国超市推出碳标签系统的事例,具体说明AI驱动的应用程序能促进绿色消费,帮助消费者了解商品环境影响,增强说明的说服力(2分)。 (二)文学性作品阅读(14分) 9.(3分)(1)去年端午节,“我”在城市买粽叶复刻粽子味道却失败(1分);(2)去年六月,“我”看电视里的龙舟赛,回忆家乡龙舟赛(1分);(3)感动(1分) 10.(3分)运用比喻修辞(1分),将“彩绘龙舟”比作“蛟龙”“离弦之箭”,生动形象地写出龙舟速度之快、气势之猛,展现家乡龙舟赛的震撼场面(2分)。 11.(3分)①细节描写阿婆包粽子的动作(卷粽叶、填糯米、嵌蜜枣),体现阿婆的娴熟与细心;②为下文“我”回忆童年、长大后复刻粽子味道作铺垫;③暗含阿婆对“我”的疼爱,凸显亲情主题(每点1分)。 12.(5分)①“时光礼物”指端午习俗(包粽子、插艾草、龙舟赛、绣香囊),是祖辈传承的文化记忆;②指阿婆对“我”的关爱(教包粽子、绣香囊),是亲情的见证;③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与精神力量,让“我”感受文化传承的意义(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 (三)古诗文阅读(6分) 13.(3分)A(根据链接材料,“风是各地方的乐调”,《桃夭》是国风,属“风”,非“颂”) 14.(3分)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重章叠句使诗歌节奏鲜明,朗朗上口(1分);反复咏叹“桃之夭夭”,强化桃花的茂盛美丽,层层递进寄托对新娘容貌、生育、家庭的美好祝愿(2分)。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15.(3分)A(“策之不以其道”的“以”是“按照”,非“认为”) 16.(2分)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17.(4分)①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2分);②死马尚且花费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2分)。 18.(4分)【甲】文中的千里马:因没有伯乐,被埋没在奴隶人手中,吃不饱、得不到正确对待,最终“不以千里称也”(2分);【乙】文中的千里马:君主重视,即使死马也以五百金购买,天下人认为君主能买马,最终“千里之马至者三”(2分)。 三、名著阅读(8分) 19.(8分)(1)(4分)①孙少平 ②《名人传》 ③司马迁 ④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遭遇: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每空1分) (2)(4分)示例1: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受伤毁容后仍选择回到矿区,他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打动我,让我明白面对苦难要坚守初心,勇敢承担责任。 示例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瘫痪失明后仍以写作战斗,他的顽强意志激励我,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要为理想不懈奋斗。2025年上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总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尔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