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916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9在山的那边(教案+说课稿,4份)(4份打包)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475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份,人教,课稿,教案,那边,上册
    在山的那边 教学设计二 (两课时) 学习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难点: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1)痴想(chī): (2)隐秘:隐蔽,不外露。 (3)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凝成(nng):凝结成。 (5)诱惑(yu):吸引,招引。 (6)喧腾(xuān):喧闹沸腾。 (7)漫湿:水满湿润。 (8)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9)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导语。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 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6.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7.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8.探究质疑:“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第二课时 9.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10.探究质疑: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11.探究质疑:“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1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