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066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85张PPT) 高二上学期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8417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学期
  • cover
(课件网) 高中历史教材 通 史 专题史 纲要:是指结构性的、主要的、核心的和实质性内容的总结、概述和介绍。 《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下册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高考=必修+选择性必修(高二学习) 概念解析 社会治理: “从运行意义上,“社会治理”实际是指“治理社会”。换言之,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 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包括社会体制机制治理、社会组织治理、基层治理、社会问题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虚拟社会治理等方面。 国家制度:国家统治的必要形式。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确认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等方面的制度。国家性质(即国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形式和国家发展的总方向。 为了行使公共权力与国家统治,以及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就需要一系列制度建设,如以权力分配、官员选拔、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体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以赋税征收、财政分配主体的经济制度,以构建主流意识形态为主体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及法律、外交、军事、民族等方面制度。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朝的政治制度 (3)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择性必修课文目录(专题) 必修教材课文目录(通史+专题)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必修与选择必性必修的关系:补充与提升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政治 制度 中国 西方 制度形成与演变 历代变法与改革(第4课) 古代(第1课) 近代至当代(第3课) 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演变(第2课)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2.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 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 制)代替了禅让制。 社会形态: 这一“代替”带来了哪些变化? 公天下 → 家天下 传贤 → 传子 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私公性质: 权力传承: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私有制推动,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奠基) 1.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 进步or退步? 一、先秦时期:制度的奠基 (一)三代———制度奠基 2、商朝(约前1600-前1046) 管理制度: 官员管理: 内外服制 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直接控制与间接统治结合 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 外服有一定独立性 商朝 内外服制度 直接控制王畿内地区 内 间接控制王畿四周地区 外 商王 内服 王畿地区 附属国 附属国 外服 附属国 附属国 外服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