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材料:《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如何化解“扶不扶”的矛盾与冲突?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十课: 第10课 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尤其是了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及其成效。 重难点 学习重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学习难点:当代中国不同社会时期与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关系。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材料1 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1、法治建设的开端———1949.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导言)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1949-1954年间起到临时宪法 (1)成就: (2)意义: 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2.法治建设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 ①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 材料2: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材料1:从1949年7月至次年3月,仅河南的部分县市,122名妇女被夫家杀害或被逼自杀 材料3: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成就: 《婚姻法》的内容特点,并分析其体现“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 特点: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以法律形式维护所有家庭成员的权益。 本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知识拓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五四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从法律层面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的基础。 (2)意义:确立了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法治建设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 (1)成就: 【知识拓展】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会议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