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 三 首 诗 爱国精神永流传 时空不同情相融 任务一 追忆山河悲壮 任务二 致敬英雄人物 任务三 展望强国之梦 回望江河破碎 聆听断壁残垣的诉说 仁人志士,赤子之心 追风赶月,奋勇抗争 看我中国少年 二十年后的家乡 任务一:单元导读,揭示主题 人文主题:爱国情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屈 原 自古以来,涌现了无数的爱国仁人志士 其中的爱国诗人,你知道哪些呢? 杜 甫 辛弃疾 陆 游 古 三 首 诗 第 一 课 时 从三个诗题中,你分别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给儿子看 诵读古诗 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诗句读通顺 家 祭 熏 风 杭 州 依 恃 己 亥 悲 哀 任务二:结合资料,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情 注 释 〔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元〕同“原”,本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们的父亲。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 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 同。 王师 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① ② ③ ④ ⑤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为什么写下这首诗? 交流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了解历史背景 宋,公元960年至1276年,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960年,赵匡胤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 1127年,金军攻破汴州,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耻”)。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皇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抗金名将,政治上腐败无能。 1276年,南宋灭亡。 根据诗意,发挥合理想象 陆游:“儿啊,为父就要走啦。其他的,我也没有什么好牵挂的,因为我知道,人死了就万事皆空啦。只是呀…… 发挥想象,写一写吧! 以资料知人,悟读诗情 1125年,陆宰奉诏入朝,偕夫人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1127年,陆游2岁。金兵南侵,北宋灭亡.陆游从小受家庭熏陶,立志报国。20岁时即已树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志向。 1172年,陆游写下诗句“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以资料知人,悟读诗情 1176年,陆游罢官,心中仍念“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192年,陆游疾病缠身,魂牵梦萦的依然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10年,陆游85岁,临终之际抱憾绝笔《示儿》。 看了陆游的生平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任务三:赏读《题临安邸》,体会林升的爱国情 借助搜集的资料,说说林升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偷生,对外一味屈膝。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西 湖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轻声读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