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4544

2《落花生》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691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落花生,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语文五上一单元《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会写“慕、矮”等10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大单元教学情境设置: 1.万物有灵,花鸟有情,走进作家笔下的万物,我们会发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桂花是那化不开的浓浓乡愁,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像作家一样,探一探花鸟的真性情,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并用笔抒写心间的干言万语,牵手万物,走近内心灵动世界。 2.介绍大单元任务三:“花”之理———探寻表达密码 同学们,在本单元任务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和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感受了作家和动物之间的情思,并且初步了解了作者是如何借助动物抒发对平常事物独特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植物(引导学生发现《落花生》《桂花雨》描写的对象为植物。) 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补充资料,认识花生 为什么叫“落花生”? 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所以叫“落花生”。 4.介绍作者,质疑笔名,引入学习。 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华”同“花”。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种普普通通的农作物名称作为自己的笔名?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任务一:读文学词,走近落花生 检查预习,词语认读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石榴 爱慕 矮小 谈话 教师相机正音。 2.理解“亩”是一种面积单位,知道一亩有多大,半亩又有多大。 3.学写“慕”字。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找一找“花生”出现的次数。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这个标题写了哪几件事? (统计:课文中出现了 12次花生。) 5.理一理与花生相关的事件。 师:这篇课文围绕着“花生”写了几件事?能不能在“花生”前面加一个字,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6.围绕标题,梳理脉络 师:同学们,围绕着花生,作者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段落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第1自然段写了种花生和收花生,第2自然段写的是尝花生,第3~15自然段写的是议花生。议花生写得最详细,其他相对简略。 小结:判断课文描写重点的方法:看详略,明重点。看看课文详细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就能抓住课文的重点。 三、任务二:略读“收”“种”,引导自主发现 1.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再找出母亲说的话多读几遍。 (生读)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 师:老师在第2自然段还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它虽然没有直接写人物的语言,但和说话有关。这个词是——— 生:吩咐。 师:把句子连起来再读一遍。 生:(读)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用“吩咐”说一说句子。 预设1:爷爷吩咐爸爸去倒杯茶。 2:老师吩咐我收作业。 师:课文中就是母亲吩咐“我们姐弟几个”的。母亲吩咐我们时会怎么说呢? 预设1: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吩咐我们说:“今天晚上的收获节我们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吧。” 预设2: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