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五上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略有改动。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学习上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更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他们已经能够从课文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够到位,因此,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主旨,积累文字并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傍晚和早晨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语气和节奏。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懂得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傍晚和早晨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语气和节奏。 2.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懂得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读出傍晚和早晨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语气和节奏。 【教学准备】 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2.学会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试着读出傍晚和早晨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语气和节奏。 【教学过程】 四时景物皆成趣,今天我们打卡本单元的第二站,请你作为四时景物收集家,跟着地图的指引走进“鸟的天堂”,跟同学一起去完成打卡。 任务一:情境导入,理解课题 1.导入:巴金爷爷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景般的美丽。”人们也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和苏州的风景美丽如画,就像天堂一样。那你眼中的“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 “天堂”的意思是:①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②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就是鸟儿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3.介绍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中国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巴金是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雨》《雾》《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4.写作背景介绍 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有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奇特的大榕树。树冠大得出奇,浓阴笼罩着约20多亩的土地,独木成林。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成了鸟的天堂。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朝出晚归,灰麻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