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自然界能减少大气中含量的途径是 A.火山喷发 B.森林着火 C.光合作用 D.碳酸分解 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就地焚烧塑料垃圾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3.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临界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②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③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④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2024年3月,“绿色化工”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下列做法对环境保护不利的是 A.增加绿化面积 B.使用清洁能源 C.发展公共交通 D.就地深埋垃圾 5.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与氧化铜的实验,酒精灯加金属网罩是为了提高火焰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B.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C.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是铜元素和碳元素 D.装置中发生反应: 6.下列变化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参与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 D.饼干在空气变软 7.中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井,3月24日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不利于二氧化碳的利用 B.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C.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通过化学与生物催化相结合的方式,可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淀粉 8.碳循环和氧循环是指含碳元素物质和含氧元素物质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观:不是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 B.守恒观: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不一定守恒 C.微粒观: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9.图1、图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转化1是化合反应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相对稳定 D.依据转化1和3可知,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一定不同 10.水循环、碳循环和氧循环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均发生了化学变化,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C.碳循环中的过程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碳循环”“氧循环”以及“水循环”都是独立循环,彼此之间没有关联 1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B.图二转化1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方法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2.一种以 CO2为原料生产炭黑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 I 发生后,固体物质所含氧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B.反应Ⅱ发生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 C.反应Ⅱ中,FeO 与 C 的质量比为 18∶1 D.整个循环过程可将 CO2转化为 C 和 O2 二、非选择题 13.大自然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 等,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 。科学家普遍认为,大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