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空气的组成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氩气 D.二氧化氮 2.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3.“人造空气”能保证航天员正常呼吸,它的组成可能是 A.70%的氧气、20%以上的氮气 B.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 C.70%的二氧化碳、20%以上的氮气 D.70%的氧气、20%以上的二氧化碳 4.近年来,氮气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 B.沸点低 C.可做保护气 D.可制硝酸 5.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中,体现其供给呼吸性质的是 A.富氧炼钢 B.医疗急救 C.液氧炸药 D.焊接金属 7.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衡性,并用传感器测量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20s时, 瓶内压强减少 B.20s后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C.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注射器活塞 D.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移动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8.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产生的热量点燃红磷 B.红磷要足量是为了保证消耗掉瓶内氧气 C.瓶内压强先增大后减小 D.燃烧的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9.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因为白磷剧毒,该反应中的白磷要尽量少用,能看到燃烧现象就行 B.在t2﹣t3这段时间内,集气瓶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C.在t1时刻后,集气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t3时刻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体积变大 10.如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约占 1/5 B.实验时红磷(P)一定要足量 C.红磷(P)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1.日常生活中,氮气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 A.密度小 B.沸点低 C.难溶于水 D.化学性质稳定 1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②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2迅速消耗造成的 ③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④图2中BC段对应的变化过程是红磷燃烧 ⑤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过程是水倒吸进集气瓶 其中不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非选择题 1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把 放入水中,再用手握紧试管外壁,出现 冒出,松手后形成一段 ,说明气密性良好。 14.在空气、硫粉、5%的过氧化氢溶液、氢气、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的固体生成物、冰水共存物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 、 ,属于混合物的有 、 、 。 15.写出下列装置检验气密性的方法。 将导管放入水中, ,若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淹没下端管口,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若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6.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目的】 。 【设计实验】 结合资料提示和已学过的知识从下列物质中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