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二中202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过万件。在诸多的墓葬中,出士了高级、精美玉器的只有几十个,多数墓葬中只 有石器、陶器,偶有简单玉器,这些玉器缺少纹饰,材质、工艺与精美玉器差别很大。这反映出() A.社会步入文明时代 B.国家形态初具雏形 C.阶级分化特征明显 D.手工业发展程度高 2.战国时期发展本国文字成为诸侯异政、思想纷纭的主要表现。秦朝规范了语言和书写方式,建立了一个 国家认可的文化体系,把所有从事帝国事务及渴望为帝国服务的人都联结起来。这有利于() A.结束列国纷争分裂高面 B.结束学术与政治的分离 C.奠定封建政治制度格局 D,推动中华共同体的形成 3.汉代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三种。汉初,列侯“掌治其国”,得以“自置吏,得赋敛”。汉武帝 时,“改所食国令长名相”,侯国相不对列侯称臣,接受所在郡守的管辖。这一调整的初衷是()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完普善官僚管理体系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4.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明确提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 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 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胡化与汉化界限在文化而非血缘 B.南北朝血缘融合模糊了种族界限 B。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以汉化为主 D.北朝的民族交融得益于教育发展 5.对于两税三分法,唐元稹曾有言:“自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二曰留使, 三曰留州,皆量出为入,定额以给资。”且采用“以支定收”的原则,严格核定州、使两级的分配额。由此可 见,两税法() A.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B,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物质基础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税收名目 D,保障了封建经济的良性运转 CS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6.马球运动源于唐朝。考古发现,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出土“渤海株褐“铭文马球纹铜镜,吉林和龙渤 海国墓葬出土唐代马球纹锦。这可以用于说明() A.唐朝对边疆实行羁麻政策 B.唐朝与渤海国的文化互动 C.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 D.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创新 7.1036年,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1094年,宋哲宗让王安石配享神宗祖庙。1105年,宋微 宗又让王安石配享孔子庙。1126年,宋钦宗罢掉王安石配享孔庙的名誉。这说明宋朝() A.政策加重了人民负担 B,统治集团内斗争激烈 C.理学强调学术现实性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8.宋代,太湖流域出现了许多莱户,他们以种菜为生。一些菜户种植经营的蔬菜品种有韭、薤、葱、 蒜、姜、芥、甜菜、香菜、莴苣、油菜、白菜、冬瓜、丝瓜等,多达20余种。由此可推知,当时()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太湖流域粮食生产衰退 C.江南市镇的发展 D.政府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9.明初朱元璋多次下诏禁止文书繁琐,要求“虚词失实,浮文乱真,朕甚厌之”。明代中期,嘉靖帝 针对题本冗长问题,命内阁制定贴黄式样,要求官员须将奏疏内容浓缩为百字摘要贴于文末。由此 判断,这些要求意在() A.限制内阁参与中枢事务 B.减轻官员文书工作负担 C.推动国家行政效率提升 D,强化皇帝掌控政务能力 10。明朝晚期,大量士人通过构建宗族、拯救灾荒、救治瘟疫、兴办教育、抵御外敌等方式,积极 参与社会治理。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阳明心学的影响 B.基层治理的完善 C.西学东渐的作用 D.宗族观念的强化 11.咸丰三年(1853年),户部类报:“现在银库正项待支银,仅存二十二万七千余两”。与此同时, 各路粮台“请饷纷纷”,“外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