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贾谊 过秦论 导入新课 导入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导入新课 导入 1.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战乱纷争 3.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始称帝。 4.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鼎足而立) 2.秦国变法兴盛,六国合纵抗秦。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了解作者贾谊、写作背景及秦国灭亡的历史; 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划分结构层次,背诵全文; 分析课文的基本观点,了解作者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意义;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贾生才调更无伦〕 才调“无伦”在他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 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 政论文以《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过秦论》为代表。 《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哭泣情怀吊屈文〕 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忠而见疏,作《吊屈原赋》,“因以自喻”。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贾谊后被征拜为梁怀王太傅,因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认为自己“为傅无状”,忧郁自伤,不久去世。作者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因哀伤而死不值得,并感到很惋惜。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课前预习 写作背景 西汉初年,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大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战国 4500万,秦4000万,西汉初年1500万 ),经济凋敝,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文帝时期,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权贵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卖田宅,鬻子孙”。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针对这种社会现实,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贾谊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下此文。希望借秦朝覆亡的历史来警戒当朝统治者。 课前预习 写作背景 前230年 前228年 前227年 前223年 前221年 前222年 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 解题:《过秦论》 听录音读,小声跟读。 要求: 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 2、小声跟读,品味情感。 讲授新课 读显身手 整体感知 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读一读:读准字音 崤(xiá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