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考点一 中国的农业(3年3考) (2025临沧一模)茶树喜温、喜湿、喜阴,适宜在排水良好的坡地生长。云南普洱景迈山位于22°17′N左右,在海拔1 140~1 600米之间有古茶林分布。当地的先民们在森林间开发茶林,茶林间保留了一些天然林作为分隔防护林,形成了“林茶共生”的茶文化景观。读景迈山位置图、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和林茶共生示意图,完成1~ 2题。 1.景迈山的古茶林中,高大的天然林(乔木层)主要作用是( ) A.对茶树有遮阴效果 B.增加茶叶的产量 C.减轻洪涝灾害 D.美化茶林的环境 2.景迈山的先民们把耕地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带,其合理性是( ) ①四周有山脉阻挡,风力较小 ②海拔低,地平、水热条件好 ③减轻对茶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④靠近村落,气候较凉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5昆明质检)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示意图,完成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 ) A.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B.位于耕地与草地的过渡地带 C.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D.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 4.南方农牧交错带(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两侧农业类型出现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地势平坦,黑土广布 (2024云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下表为2023年黑龙江、河南、浙江、云南四省级行政区相关统计数据,其中粮食自给率是指粮食生产量占粮食消费量的比率。据此完成5~6题。 省级行 政区 平均海 拔(米) 人口 (千万) 省级行 政区面 积(万平 方千米) 耕地 面积 (万亩) 粮食自 给率(%) 甲 246 9.82 16.68 12 035 164.6 乙 303 6.63 10.35 2 818 24 丙 1 892 4.67 39.40 8 268 102.2 丁 313 3.06 43.97 20 807 617.6 5.表中甲、乙、丙、丁四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浙江、河南、黑龙江、云南 B.河南、浙江、云南、黑龙江 C.黑龙江、云南、河南、浙江 D.云南、黑龙江、浙江、河南 6.与丁省级行政区相比,乙省级行政区粮食自给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经验欠缺 B.热量条件不足 C.机械化水平低 D.人均耕地较少 7.(2025昆明一模)马铃薯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工业价值,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读我国马铃薯优势种植区示意图及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马铃薯在一些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能维持单产、稳产,说明该作物适应干旱、 的自然环境特点。甲优势种植区内有肥沃的 (土壤类型),该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 。 (2)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该省级行政区大量种植的油料作物是 。 (3)据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意义。(答两点) 考点二 中国的工业(3年3考) 生产情境 人工智能 (2025昆明官渡区一模)2024年11月,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智能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罗布麻种植作业(图甲),它能按照预设的种植路线,自动完成挖坑、播种等工序。图乙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 集中分布地区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企业数量的多少)。据此完成8~10题。 8.材料中智能机器人能自动完成多种工序的关键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 C.气候干旱 D.技术先进 9.发展人工智能可以( ) ①提高农业产量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完全取代人力劳动 ④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我国的工业基地中,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最多的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冀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生产情境 人工智能 (2025昆明盘龙区一模)人工智能(AI)是指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由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