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运动 以时间尺度判断地球运动相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二、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及朝向变化 (一)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变化 (1)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物影长度最短;物影长度从早上到傍晚的变化规律依次为长—短—长。 某地一天中物影长度变化 (2)一年中,正午物影长度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地面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地面物影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位于头顶,直射该地,影子缩小为一个点。 影子较短 影子较长 影子缩为一点 ②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物影为一年中最短;冬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物影为一年中最长;夏至到秋分,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物影长度由长变短;冬至到次年春分,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物影长度由长变短。 (二)物影朝向变化 (1)物影朝向总是与太阳方位相反。 (2)不同季节物影朝向变化 太阳直射纬线 太阳方位与物影朝向变化 春分、秋分 赤道 全球各地日出正东,物影朝西;日落正西,物影朝东。正午时,赤道以北地区物影朝北,赤道以南地区物影朝南,赤道上的物影为一点 夏至 北回归线 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物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物影朝向东南。正午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朝北,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影朝南,北回归线上的物影为一点 冬至 南回归线 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物影朝向西北;日落西南,物影朝向东北。正午时,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朝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影朝南,南回归线上的物影为一点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海拔估算、相对高度的计算 没有标注数字的等高线按等高距推算,相对高度即海拔差 距离判断 利用比例尺判断图中公路、桥梁、河流及两点间的距离 气温推测 山麓与山顶存在气温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水库坝址一般选在河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 铁路、公路选线 尽量沿等高线。选在缓坡,避开陡崖;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引水路线 从地势高处往低处引流,实现自流引水 农业区规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地多发展林业(陡坡发展林业,缓坡可开垦梯田),高原多发展牧业 (2025郑州模拟)中国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人们根据十二时辰安排作息时间,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如图为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十二个时辰内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 ①季节变换 ②物影变化 ③海陆变迁 ④昼夜更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古代人民“日出而作”的时间可能是( ) A.子时 B.卯时 C.午时 D.酉时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主要是受( )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 B.月球绕地球自转的影响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影响 D.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影响 (2025昆明二模)小宇在前往西双版纳之前,对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进行了探究,并绘制了西双版纳的景洪(北纬21°)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路径示意图(图1)。读图,完成4~6题。 4.据图1可知( ) A.路径A日出时间是6:34,昼夜平分 B.路径B这一天正午太阳升得最高 C.路径C这一天是南半球的冬至日 D.路径A这一天,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5.若图2为景洪某地芒种这天的正午太阳光照情况,则夏至这天此地正午太阳光会从图中房屋的 窗照进来,树影情况为图3中的( ) A.南 ① B.南 ② C.北 ③ D.北 ④ 6.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相隔约15天。据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图4),分析下列有关昆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的昼较清明的昼长 B.立夏与立秋的正午太阳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