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2519

2025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历史(PDF版 含答案)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6236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年,素质,PDF,历史,检测,第一次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史前文明。材料中射鱼图符标识行政族群,表明该族群掌控政治、军事、资源分配等世俗权力,职能 侧重于社会管理和组织;鸟徽标识祭祀族群表明该族群专司宗教、祭祀、精神信仰等事务,职能侧重于文化仪 式和神圣权威。“两种族徽往往同时出现”说明行政族群与祭祀族群在重要社会活动中频繁合作,形成一种 稳定的互动关系,职能分工和权力共享要求社会具备高效的协调能力、资源分配体系和权威制度,反映出社 会已超越简单聚落形态,向复杂社会过渡,故B项正确。“华夏认同”指对中原文化的政治或文化归属感,材 料仅提本地族徽,未涉及与中原文化的关联,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职能分工,而非血缘关系,族徽同时出现 暗示跨族群合作,而非血缘隔离或固化,故排除C项;材料中鸟徽反映自然崇拜,但仅限于具体图腾信仰,未 上升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层面,故排除D项。 2.A考查先秦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泉府“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具有平准物价、调节供求的作 用。而其赊贷活动,一方面无息“赊”贷针对祭祀、丧葬,体现了社会保障性:另一方面有息“贷”针对生产活 动,提供启动资金,利于解决生产者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商品流通和扩大再生产。泉府以信贷为“杠杆”,授动 资源分配,本质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干预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赊”贷用于祭祀、丧葬,属非生产性 消费,但泉府日的是提供金融支持、维护社会稳定,故排除B项:泉府是宏观调控机构,非监管商业契约,故排 除C项:材料未涉及集市建设、物流体系等市场网络信息,重点在于信贷供给而非商业生态培育,故排除 D项. 3.C考查西汉国家治理。材料中公孙弘案因违反《置吏律》而“国除”,表明中央有专门法律约束诸侯行为,这 些法律并非临时性措施,而是成文法的一部分,形成固定制度:章武侯因杀人未遂,而被“国除”;许九案“买塞 外禁物”违反了汉朝边境管控法律,这些法律禁止列侯参与可能威胁中央的贸易活动,体现了经济领域的制 度化控制。“国除”通过法律、制度、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多维保障,将列侯的特权严格限制在中央允许的 范围内,既利用功臣、宗室势力辅助治理,又通过惩罚机制防止其威胁集权。这一制度设计本质上是集权统 治的“安全阀”,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体现了集权统治通过规则化、制度化的手段实 现自我保障,故C项正确。材料中“国除”的“处罚”恰恰证明中央律令对列侯有普退约束力。若特权凌驾法 律,列侯违法后应不受罚,故排除A项:西汉虽存在儒法结合趋势,但案例更突出法家制度化集权而非儒家 思想,故排除B项;公孙弘案是拖延中央诏令、章武侯案是刑事犯罪、许九案是经济违法,均未提及监察系统。 相反,中央通过法律惩罚直接控制地方,反映了监察与行政在集权框架下协同运作,而非“失衡”,故排除 D顶 4,B考查魏晋社会思想。根据材料可知,王戎用“不拘礼制”挑战礼教,但其行为结果又证明他无法摆脱礼教 核心价值“孝”带来的深刻情感影响:裴的评论则代表了礼教视角对这种矛盾状态的审视和批评,这正是当时 士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故B项正确。王戎的极度憔悴和裴的评论都说明,礼教的约束力依然强大,“自 由”未成为时代主题,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个体行为选择与礼教规范的内在冲突,而非“思想繁荣”,故 排除C项:王戎的行为并非出于享乐或道德败坏,故排除D项。 5.D考查两税法。陆贽作为两税法同时代的官员,他认为两税法将安史之乱后地方擅自征收的非法税目纳 入国家统一税制,使其合法化,而实际实施过程中未能解决税负不公,反而将地方乱收的税费“合法化”,加重 了百姓负担。苏轼作为宋朝文人,从后世视角评价两税法,“破兼并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