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4368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35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
  • cover
11.2《与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学习文章抒情、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技巧;学习两篇文章本铺陈、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用典等修辞格的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理解李斯的靓谏方式;学习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分析课文结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品味《与妻书》语言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要点 合作探究学习《与妻书》;落实群文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读明人 1.导入课题 播放童安格歌曲《诀别,真爱是谁》(演唱视频): 难舍弃 思国心情∕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 诀别吾妻∕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言难启 诀别吾妻∕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欲知歌曲的创作背景,得从林觉民的《与妻书》说起。 2.人物简介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 13 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5 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入读福州高等师范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他在文中写道:“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立即离开日本赶赴香港,黄兴见到了林觉民,当即命林觉民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并且要运送炸药赴粤。他原本打算让他的妻子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将炸药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他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八个月,可能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运送武器的任务。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 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孙中山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评价这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林觉民就是在这次起义中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的。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他说:“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当时有人以保存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