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9661

【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三上3.5《加法中的总量与分量》(教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9856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师大,三上,加法中的总量与分量,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加法中的总量与分量》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加法中的总量与分量》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对第二学段(1-3年级)的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总量”与“分量”的概念,掌握“总量=分量+分量”“分量=总量-分量”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该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星期六参观敦煌艺术展的中小学生总人数”为实际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加法组合(如先算小学生总数与中学生总数,再相加;或先算上午总人数与下午总人数,再相加)计算总量,进而抽象出“总量”与“分量”的概念及关系(总量=分量+分量,分量=总量-分量)。这部分内容是对“加法意义”的拓展,也是“数量关系”学习的基础,为后续解决复杂的多分量求和、求部分量问题奠定认知基础。教材在编排上遵循“情境引入→计算探究→关系总结→应用巩固”的路径:先创设“参观敦煌艺术展”的生活情境,提出“总人数是多少”的问题;再通过两种不同的加法算式计算总量,体现“总量可由不同分量组合求得”;接着通过“议一议”总结“总量与分量的关系”;最后以“试一试”引导学生运用关系提出并解决新问题,完成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关系”再到“应用实践”的认知闭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整数加法运算,能解决“求总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但对“总量”“分量” 的抽象概念及“总量=分量+分量”“分量=总量-分量”的数量关系缺乏系统认知,多停留在“具体问题计算”层面,未上升到“数量关系模型”层面。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通过“参观人数”的情境理解“上午、下午人数”或“小学生、中学生人数”都是分量,“总人数”是总量,但自主识别不同情境中“总量”与“分量”的能力较弱,需要借助直观情境与对比练习强化;运用数量关系“分量=总量-分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有待培养。 核心素养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通过不同的分量组合正确计算总量,提升运算的灵活性与准确性。2.从“不同分量组合求和均得到总量”的现象,推理出“总量=分量+分量”“分量=总量-分量”的数量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建立“总量与分量”的数学模型,体会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4.能运用“总量与分量的关系”,在新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理解“总量”与“分量”的概念,掌握“总量=分量+分量”“分量=总量-分量” 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运用总量与分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新龟兔赛跑。2.店里进了两批橙子,第一批运到76箱,第二批运到52箱。店里一共到了多少箱橙子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敦煌吗?敦煌的莫高窟里藏着数不清的精美壁画、神奇雕塑,就像一座装满艺术宝藏的宫殿,特别令人向往!课件出示: 师:最近,一场精彩的敦煌艺术展来到了我们身边,好多中小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去参观,想亲身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瞧,这就是艺术展的现场。课件出示:师:上午、下午分别有不同数量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参观。今天,咱们就从这场有趣的敦煌艺术展出发,去解决参观敦煌艺术展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欣赏。 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宝藏为话题,结合敦煌艺术展的情境,既渗透敦煌文化,激发学生对艺术与文化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源于富有意义的生活场景,引发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