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2385

第1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3586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cover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韦晓玲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立足时空观念,梳理辛亥革命的历程;运用史料实证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及局限性;了解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探索,感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空坐标】 【自主预习】预习教材,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前奏———背景 学习任务一: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因何选择革命之路?(必然 偶然?)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末新政 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措施: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结果:最终失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预备立宪 含义: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 步骤: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材料三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材料四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舒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 材料五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因何选择革命之路?(必然 偶然?)从革命先烈身上我们学到那些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做? 探究主题二 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浪潮———历程 (斗争?妥协?) 学习任务二:探究《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意义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几个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材料中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体现了哪些原则、目的、有何意义? 探究主题三 丰功伟绩传千秋—革命余音———评价 学习任务三:根据材料,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意义?局限?) 民国初年,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济民在《书愤》里写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人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认为是一场失败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天足兴,纤足灭 ……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2)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3)材料三: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