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高三上开学检测语文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1.D 2.A 3.A 4.B 5. ① 核电相对清洁 // 能有效改善大气污染等问题,解决我国 能源生产和消费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 核能发电使用的核燃料储量充足, // 可以解决我国能源 资源严重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解决我国面临的能源困 境); ③ 核电厂的总发电成本低于燃煤电厂(更具经济 性), // 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相关产业优 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④ 核 电 是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大规模 替 代 常 规 化 石 能 源 的 新能源, // 可以更好地 满 足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 求。 1.【解析】 A 绝对化。核能是被人类发现比较晚的一种能量形式。发现晚不等于“最新”。 B. 张冠李戴。“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能量资源, 称为常规能源”“而开发利用较晚、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 源。”所以选项中的“均已被广泛利用”错误。 C. 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强调新能源“更重要”。 D . 核电方面是法国占比最高, 达 7 2 % ; 而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 占比较 高的是西班牙、 德国和意大利。 2.【解析】 A 。强加因果。绝对化表述。前句和后句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美好愿景还 没实现。 核聚变反应主要源于氘 - 氚的热核反应。 氘可取自海水, 氚可用锂制造, 因此聚变燃 料主要是氘和锂。 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水平, 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锂, 能供人类使用几百亿年。 如果人类实现了氘- 氚的可控核聚变, 核燃料就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了, 人类就 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3. A 。强加因果。“能源供应过分依赖煤炭”不是“人均拥有资源不足”的 原因。我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 石油 2 4 亿吨、 天然气 3 1 0 0 0 亿立方米、 煤炭 1 1 4 5 亿吨; 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 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 人均石油储量只有 1.6 吨,人均天然气储量 2 3 0 0 立方米,人均煤炭储量 8 8 吨,分别只相当于世界 人均值的 5 % 、8 % 和 7 0 % 。 4.【解析】 B 。绝对化表述。原文为“大量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有“大量”限定词, “大规模替代”不等于“完全替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 以现有开采速度, 石油可供开采约 5 7 年, 天然气可供开采约 5 6 年, 煤炭可供开采 1 1 0 年; 而我国这三种主要化石能源的可开采年限, 分别只有 1 1 年、2 9年和 3 1 年。 与此同时, 大量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 是造成大气污染、 酸雨、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臭氧层损毁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 寻求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工作一直受到重视, 目前看来, 核能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能源 5.(评分标准) 每个要点 2 分; 每个要点分成两个得分点: 核能发电的优势 1 分,解决我国能源发展或社会发展 的问题 1 分。 答出任意三个要点可得 6 分。 文言文阅读 6.C7.D8.C9.D 10.①彰显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卓著功勋。 ②激励学子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品质,传承其事业。 ③称颂董侯修建书院的功绩,包括建堂过程中没有扰民。 6.【解析】根据原文的意思,“苟笃志好学,切磋讲贯,绍文正之事业,以副侯之所期”, 是希望后来的学者继承范仲淹的事业,达到君侯的期望。而不是仅仅介绍他的事业——— 这也太没含金量了。前文说了耸人心、激士气,可不是仅仅介绍别人的事业,而是继承 别人的精神。 另补充成语“克绍箕裘”,指能够继承先辈事业。此成语又可以勾连《红楼梦》第五 回秦可卿的曲《好事终》:“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易错选项:B. 视圣贤为无慊 慊:遗憾———44.33% 【原文】以文正公之立身行己,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