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7792

5.2 染色体变异 教学设计(含反思)

日期:2025-10-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093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反思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第 5 章第 2 节 染色体变异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学必修 2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 2 节染色体变异的第 1 课 时。是继本章第 1 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之外的另一可遗传变异,而可遗传变异又是第6 章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进化原材料,学好本节课有助于对可遗传变异的全面 理解,并能很好理解可以传变异可作为进化原材料原因。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的生命观;通过 21三体综合征和性腺发育不良病因的学习,理解个别染色体增减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 体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建构模型及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通过多倍体育种(无籽西瓜) 的学习知道我们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担当。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基因突变,知道基因改变会引起性状的变化,也清楚基因在染色体上。 应该能比较好的理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改变会引起性状改变。但对于染色体组这一抽象的 概念理解起来会很困难,加之我校高一学生理解能力不高,学习专注力不强,所以染色体 组的学习将是一个大难点,而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是学习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关键。 因此,在解决染色体组概念这一难点时采用问题串引导、小组讨论及模型构建等多种 方法来突破。 在问题串引导、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不高,会导致说不出、也不理解染色体 1 组概念,在构建果蝇染色体组模型过程中就会出错。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涉及到减数分裂, 由于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实质和结果掌握不好,可能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三倍体香蕉无子的原 因,将导致多倍体、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学习起来会很困难。 3.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比较野生马铃薯与栽培马铃薯、野生香蕉与栽培香蕉的染色体组成列举染 色体变异的类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2)通过对野生马铃薯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和统计,概括染色体组的概 念。 (3)通过对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发育起点及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分析和比较,阐 明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4.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难点: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概念。 关键点:染色体组概念 5.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模型构建法、归纳总结法、案例教学法等 7.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人教版(2019)必修 2 教材、多媒体教室(希沃软件)、 自制果蝇染色体模具(彩泥)、 配套教辅资料(课前预习填写自主学习部分)。 8.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2 环节一:导入新课 看图片,阅读课本 找到染色体变异 概念 夏天就要到了,要是在 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冰冰凉 凉的西瓜是多么幸福的事。 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吃的西 瓜有的有籽有的没有种子。 无籽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 又是怎么获得的呢?通过本 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知道答 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染色 体变异。什么是染色体变异 呢? 生活中的现 象入手引起学生 注意,探求现象的 原因激起求知的 欲望。使学生感受 到生物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生物 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 1 分钟 环节二: 新课讲授(染色体 变异的概念,染色 体数目变异的类 型、染色体组) 野生祖先种香蕉 (有籽) 栽培品种香蕉 (无籽) 观察图片,思考并 回答野生种和栽 培种染色体数目 不同,染色体数目 的变化引起生物 性状的改变。知道 教师活动 我们知道减数分裂和 受精作用能保证亲子代间染 色体数目的稳定,如果染色 体数目变化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