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卷 【阅读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 2.通过阅读文章,懂得关爱父母,生活态度积极阳光,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匡衡(Kuānɡ hén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他只好借书来读。 匡衡白天干活,没有时间看书,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他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背读过的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缝里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墙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拿小刀把墙缝挖大一些。这样,透过来的亮光也多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匡衡家里很穷,他买不起书读,就_____;买不起灯油,就_____ _____。他长大后成了_____。 2.匡衡是一个_____的孩子。 3.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 聪明的韩愈 我国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韩愈。 小时候,他在家乡读书。一天,老师给每个学生一枚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放学以后,学生们便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谁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老师很失望。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只见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老师见了,高兴地连连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蜡烛 一( )竹子 一( )树苗 一( )铜钱 一( )东西 一( )屋子 2.韩愈是我国_____代著名的_____。 3.老师给每个学生一枚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有什么要求 用“____”把它画出来。 4.针对“老师很失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__ _____ 5.老师见韩愈把蜡烛点燃,高兴地连连夸韩愈聪明,是因为( ) A.其他学生买的东西贵,韩愈买的东西便宜。 B.烛光照亮了整间屋子,也就是说把屋子装满了光亮。 C.别人买的东西很大很好,韩愈买的东西却很小。 【阅读点津】 体会人物特点 有些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个相貌不同、性格各异、品质感人的人物形象。阅读时,要注意初步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品味。一些关键词语,或者含意较深、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句子,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或者在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逐步琢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爷爷小时候在一所小学读书。有一次,校长问大家:“你们为什么读书呢 ”同学们有的回答为了做官读书,有的回答为了不受欺负读书。校长对他们的回答都不满意。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高兴得连连点头称赞。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凌——— 清楚——— 赞扬——— 2.仿写句子,用上“有的……有的……”。 _____ _____ 3.周恩来爷爷是为_____而读书,其他同学读书有的是为了_____ _____,有的是为了_____。 4.你为什么读书呢 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_____ _____ 孩子,你长大了 一个春天的中午,一位父亲陪七岁的儿子在操场上玩。男孩儿一会儿拍球,一会儿又使劲地想把球扔进篮筐,玩得那么投入。父亲坐在远处的长凳上望着他,一举一动都不放过。 不一会儿,几个大孩子跑过来。他们把球抢走了,闹(nào)闹嚷(rānɡ)嚷地你扔给我,我传给你,高兴地玩了起来。男孩儿只能站在一边当观众。 父亲走到男孩儿面前,问:“要不要我帮你把球拿回来 ”男孩儿说:“不,我想我能对付。”他聚(jù)精会神地看着,耐心地等待(dài),猛(měng)然抓住机会接到了球,再把它传给另一个大孩子,那个大孩子又把球传给了他。于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