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6507

2.7《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 cover
2.7《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加快溶解》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溶解特性及不同物质溶解能力差异后,对影响溶解速度因素的探究,旨在深化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知。 教材从生活中加快感冒冲剂溶解的场景入手,提出“是加热水还是搅拌的原因”这一问题引发思考,进而聚焦“如何加快食盐溶解”的核心问题。通过“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加快溶解的方法”“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三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明确搅拌和加热是加快溶解的有效方法,并理解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拓展提升环节探究物质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快溶解方法的认知,体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加快溶解的经验,比如冲饮料时会搅拌、用热水泡奶粉等,对“加快溶解需要外界干预”有感性认识,但对具体影响因素(如搅拌、温度)及原理缺乏科学理解,也不清楚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必要性。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有多次小组实验经历,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对对比实验中“改变一个条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容易忽略变量控制,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如溶解时间的差异)能较好地理解搅拌和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但对抽象的“控制变量”科学方法需要结合实例逐步渗透。 三、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搅拌和加热(提高温度)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包括搅拌、温度等。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和操作对比实验,培养控制变量的思维能力;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独立或合作完成探究搅拌、温度与溶解快慢关系的对比实验,正确控制实验变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溶解时间);学会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科学结论。 态度责任:激发对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探究兴趣,培养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合作精神;认识到加快溶解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搅拌和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知道这两种方法能加快溶解。 难点:在对比实验中正确控制变量(明确“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理解控制变量对保证实验准确性和公平性的重要性。 五、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提问“加快感冒冲剂的溶解,到底是加热水的原因还是搅拌的原因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表看法。 拓展提问:“在水中加入食盐,为了让食盐快点溶解,我们会想一些办法。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呢?” 导入主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可能的方法(如搅拌、用热水等),明确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探究这些方法是否能加快溶解,进入知识探究环节。 (二)知识探究(25分钟) 探索1: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加快溶解的方法 提示:“假如你正在吃一块糖,怎样让它快速溶解在唾液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 学生交流想法,如“把糖咬碎”“用舌头搅拌”等,初步感知可能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搅拌、颗粒大小等)。 探索2: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明确实验任务: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搅拌是否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讲解实验步骤: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的常温水。 同时在两个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食盐。 一杯用玻璃棒搅拌,另一杯静止不动,观察并记录两杯中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明确变量: 改变的条件:是否搅拌。 不变的条件:同样的水温、等量的水、同样的食盐量、同时加入。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记录搅拌和不搅拌时食盐溶解的时间及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