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2695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23348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青山,处处,埋忠,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人文主题 家国情怀 语文要素 学习方法 习作要求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青 山 处 处 埋 忠 骨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板块一 单元梳理 初识家国情怀 青 山 处 处 埋 忠 骨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学习任务一:复习闻噩耗,感受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与自责。 板块二 聚焦场景 深入研读家国情怀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一系列无声的动作、神态背后隐含了主席内心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悲痛。 学习任务二:聚焦做抉择,体悟人物内心 学习提示:默读第二部分 1、先自主学习:标记出描写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2、再小组交流:按照下边表格分类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提示:默读第二部分 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读),这是一处 描写, 我从这些 关键词,读出了 。根据我们小组的讨论,我把这句话放在了(父亲)想见遗骨/(主席)不搞特殊这一栏。 描写方法 (父亲)想见遗骨 (主席)不搞特殊 心理 语言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动作 神态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再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暗淡的目光转向窗外…… 内心 情感 眷恋不舍 理性无私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伟大领袖 胸怀人民 平凡父亲 思儿心切 学法总结: 再次聚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活动描写,通过反复地阅读,揣摩人物内心。 回归文本,有感情朗读第二部分,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和语调,读出毛主席对儿子无限的思念与不舍,以及做抉择时的矛盾挣扎。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学习任务三:交流理解诗句 升华爱国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将士牺牲之后,尸体用战死的马匹的皮革包裹回来。 学习任务三: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为国捐躯 无惧生死 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毛主席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 堂妹毛泽建 (24岁) 妻子杨开慧 (29岁) 二弟毛泽民 (47岁) 小弟毛泽覃 (29岁) 侄子毛楚雄 (19岁) 长子毛岸英 (28岁) 杨根思 黄继光 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王 海 王兆才 王学凤 王德明 毛张苗 孔庆三 刘庆亮 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录 伍先华 李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