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0399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5课《春》精品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9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
  • cover
十五 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的方法和抓住特点写景的技巧。 2.整体感知课文的画面美。 3.学习作者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立体、生动地写景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的画面美。 2.学习作者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立体、生动地写景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渴望春天,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不少诗人极尽赞美。唐代的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高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2.了解背景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营造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所以他的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春》是他的文章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朗润(rùn)   宛转(wǎn)   黄晕(yùn) 披蓑(suō) 斗笠(lì) 应和(hè) 嘹亮(liáo) 抖擞(sǒu) 胳膊(gē bo) 摇曳(yè) 抚摸(fǔ) 鸟巢(cháo) 卖弄(nòng) 酝酿(yùn niàng) 4.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赶热闹”的意思。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烘托: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黑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突出,文中是衬托的意思。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5.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自然段盼春,第2~7自然段绘春,第8~10自然段赞春。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细读全文,交流讨论: 1.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2.从这五幅图画中,你认为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融情于景,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品析画面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品析其中一幅图画。重点分析一个画面,以“我喜欢____图,因为它美在_____。如‘_____’”的句式叙述出来。 明确示例: 1.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细致。如:“偷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美在写法多样。如:文中除了对春草的正面描写还有对春草的侧面描写,就是写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人们的行为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美在描写角度层次清晰。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