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8832

古诗词诵读《声声慢》《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比较阅读课件(共5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400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常识;理解诗歌内容,熟读背诵。 2. 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解读意象,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3.比较鉴赏,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掌握。 活动一: 1、介绍常识、作者、背景 2、诵读词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了解相关常识 词的常识:词牌、词题 关于李煜:亡国之君、阶下囚、千古词帝 写作背景:绝命诗 巩固词的常识 关键词:别称、分类、词牌、词题 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婉约词、豪放词, 词牌限定词的句数、字数、韵律 李煜早年过得无忧无虑,闲散自在,读书识字、作诗填词、弹琴度曲。 958年,李煜先后失去兄长、父母和妻儿,使他步入了沉痛压抑的后半生。 961年,李煜即位后,面对日益强盛的北宋,南唐只能一再委曲求全,但这也未能阻止宋兵围城的步伐。 975年,南唐在与宋交战中不敌、最终亡国,这一年李煜39岁。被俘至汴京后,李煜开始了凄惨悲凉的俘囚生涯。 978年,被宋太宗赐服牵机药而死,享年42岁。 了解李煜 活动二:串讲诗句,理解内容(抓关键词,理思路)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 (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3、“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思考、作答 活动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分析艺术手法 1、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体会具体愁情。 2、分析艺术手法,明确词人如何写愁。 《虞美人》的手法: ①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等美好的意象勾起词人对往事、故国、朱颜的回忆,表现词人的悔恨伤感。 《虞美人》的手法: ②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将“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等恒久不变的景物和“往事、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对比,表现词人的物是人非之痛。 虚实结合的手法: 【虚实结合】 又叫"虚实相生",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虚实结合,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 "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虚",指诗歌中的假想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是作者主观想象的部分。 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写"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或梦境。作者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写词人梦中与亡妻相见之景,是虚写。 ②现实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现在不在眼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但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写。 ③设想的未来之景。这类虚景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景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的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这是虚写。 《虞美人》的手法: ③以景结情:《虞美人》的结句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同时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愁情之多、之绵延不绝。 以景结情的手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