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11、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并列举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科学思维:能在教师引导下,推测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描述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实践:能在教师引导下,借助人体模型观察人体的消化器官。态度责任:树立自觉保护消化器官、珍爱生命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准确识别并说出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列举保护消化器官的具体方法。2.借助人体模型准确指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位置。教学难点:1.合理推测食物在人体中的 “旅行” 路线。2.将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转化为持续的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1.教师呈现多种食物图片,提出问题:你们平时都喜欢吃哪些食物?学生简单交流,教师追问:为什么必须每天吃这么多的食物?(为了得到能量,维持生存)2.教师谈话:我们通过食物获取多种营养物质,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人体消化食物、摄取养分的器官有哪些?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我们的消化器官”。(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食物切入,激活生活经验。通过问题链引导思考食物作用,搭建新旧知识桥梁。自然过渡到消化器官的探究,降低认知难度。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最终实现从生活到科学知识的有效衔接。】二、探究·实践活动一:认识我们的消化器官(一)探究食物旅行路线。1.推测食物旅行路线,自主画图。(1)教师谈话:科学探究往往始于观察与猜想,而亲身体验是建立猜想的重要基础。现在我们一起亲身体验吃馒头,感受一下馒头的变化。(2)学生谈感受:馒头变成小块、变湿等。(3)教师追问:馒头吃完了,它在我们体内开启了它的旅行,可能经过哪些消化器官?接下来小组合作继续探究。ppt出示活动要求:猜想馒头可能经过的消化器官。根据推测,把它在身体里的旅行路线画在探究单一上。小组内交流讨论。(4)学生小组内画一画食物旅行路线图。 (5)学生分小组汇报路线图。2.修正食物旅行路线图。(1)教师汇总展示学生的食物旅行路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他们的推测正确吗?能解决刚才我们的疑问吗?(小组互评)例:学生讨论:路线图不准确、消化器官名称不准确等。(2)教师顺势出示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和资料卡一(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标注有名称),发布学习任务,ppt出示活动要求:借助资料卡一,在人体模型中找到自己认识的消化器官,观察清楚它们的样子。在人体模型中指出每个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位置。你问我答,两人一组,指出自己身体中消化器官的位置。修正自己的食物旅行路线图。(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要求的任务。之后再次分享修正后的食物旅行路线图,明确食物消化的正确路线: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4)教师根据学生修正后的路线图提出问题:通过人体模型和资料卡,你对消化器官有哪些新的认识?例:学生:原来不知道小肠和大肠的区别,不知道胃连接食道和小肠等。(5)组织学生进行巩固活动:两人一组,在白板上贴一贴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名称。【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画图、小组讨论、修正路线图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从推测到验证,逐步形成对食物消化路线的正确认知。动手贴卡片和相互指认位置的活动,能强化学生对消化器官位置和名称的记忆,将抽象知识与自身身体结合,加深理解。同时,对消化器官的外形有初步认知,为下一环节探究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做好铺垫。】(二)认识消化器官。(1)教师提问:刚上课时,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食物进入消化器官之后,又是怎么变成营养被身体吸收的?我们的消化器官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后,教师出示活动要求:结合资料卡二和人体半身模型,在小组内说一说消化器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