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醉翁亭记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晩 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时欧阳修年四十,贬滁州已经一年。他这次被贬,是由于支持推行庆历新政的诸君子,得罪了守旧官僚。这些人利用他外甥女张氏犯法一事,想把他牵连下狱。后来事虽大白,他还是被贬往滁州。 环滁( ) 林壑( ) 辄( ) 林霏( ) 弈者( ) 阴翳( ) 晦明( ) 酒冽( ) 琅琊( ) 伛偻( ) 觥筹( ) chú hè fēi yì liè huì lánɡ yá yì yǔ lǚ ɡōnɡ chóu zhé 诵读课文,读顺文本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注意节奏,理解文章大意。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 利用工具书,参照注释。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翻译重点句子,理解文章意思。 ◆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一词多义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面“乐”是以……为快乐 后面“乐”是乐趣的意思 归 云归而岩穴暝 暮而归 聚拢 回去 表递进,而且 表修饰,不译 而 而年又最高 杂然而前陈者 日出而林霏开 溪深而鱼肥 而不知人之乐 表承接,然后 表并列,并且 表转折,可是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秀丽 茂盛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结构,无实义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歌于———“休于树”应为“于途歌”“于树休”,介词结构后置) 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者”应为“以文述者”,状语后置)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也”,表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表判断语气)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探讨翻译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跳读课文,积累美词 找出现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现代汉语中语意的变化。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在现代汉语中,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许多人饮酒的热闹场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