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蜀相 杜甫(712—770) 字____,自称____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杜甫也被誉“____”。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____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_____》。 代表诗歌( )、( )。 忆一忆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诗圣 杜工部集 沉郁顿挫 现实主义高峰 “三吏 ” “ 三别 ” “三吏 ”: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别 ”: 在这个地方,有一副对联。联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 看对联 猜名人 杜甫草堂 论世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破灭。“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功盖三分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君臣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当然都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走进诗歌 1.诵读,划分节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齐读释题 相关链接 ①弄清史实,作者“———什么“古”; ②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③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咏史怀古诗鉴赏要点: 1.诗歌写景的有哪几句? 首联和颔联 鉴赏意象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情感: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讨论:体味“寻”的情感倾向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柏———象征着坚强、忠贞,烘托了诸葛亮的形象。“柏森森”渲染了安谧肃穆气氛。 讨论:“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中,“柏森森”能否改为“树森森”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炼字题解题技巧: 第一步:释词义; 第二步:述句意。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 第三步:点手法; 第四步:析感情。 答: ①自:独自,空:白白的,徒有。(释词义) ②青草翠绿映照台阶,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述句意) ③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和以乐景写哀情(点手法) ④渲染了冷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芜的伤感和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析感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弄清史实 1.诗歌叙事或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颈联和尾联。 为什么“两茫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任务一:理解诗句、探寻情感 活动2:小组合作,组内一人读,其他人铅笔勾画,快速找出诗中直接写诸葛亮的诗句,口头翻译;所找诗句写了和诸葛亮有关的哪些事;概括诸葛亮的形象特点,作者对诸葛亮倾注何种情感?3分钟,完成表格。展示2分钟 诗 句 形象特点 作者情感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