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寒号鸟》 内容分析: 《寒号鸟》是一篇流传已久的民间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对比手法,讲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结局。寒号鸟在天气暖和时,得过且过,不愿辛勤筑巢,终日睡觉、玩耍;而喜鹊则勤劳踏实,早早为自己搭建了温暖的窝。当冬天来临,喜鹊在温暖的窝中安然过冬,而寒号鸟只能在寒风中哀号,最终被冻死。 故事语言生动,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揭示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的道理,批判了懒惰和拖延的坏习惯,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感受中国民间寓言故事的智慧与魅力,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崇尚勤劳、反对懒惰的传统美德,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好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体会角色的情感。学习运用“几阵秋风、冻得直打哆嗦、像春天一样暖和”等词语进行表达。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培养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寒号鸟悲剧结局的原因,培养因果推理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故事中环境描写(如秋风、寒冬)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世界,进行初步的文学再创造。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通过对比,体会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性格与态度,理解“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得过且过”的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懒惰和拖延的危害。 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初步建立勤劳、有计划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掌握“得”字短语的使用方法,“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充词语。 课时目标:深入理解寓意,能复述故事;联系生活,懂得不能“得过且过”的道理。 情境导入:班级成立了 “成长智囊团”,专门为同学们解决这些小困惑。而《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三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藏着解决这些困惑的 “思维小妙招”。请同学们化身 “小智囊”,走进寓言故事,学习里面的思维方法,然后用学到的 “妙招” 帮助班级里有困惑的同学,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棒! 妙招二:《寒号鸟》——— 做事不能等明天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 情境再现,回顾旧知 1.巧设情境:教师播放寒风呼啸的音乐,用低沉的声音描述冬夜的寒冷 :雪夜深沉,寒气浸透骨髓。北风掠过,悬崖树旁的冰凌发出清脆的哀鸣。连稀疏的星辰也仿佛冻结在遥远的天幕上,闪烁着清冽的孤光。 2.导入课文:寒冷的冬天来了,寒号鸟和喜鹊的处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朗读5-9自然段继续完善对比表格:喜鹊:眼光长远,辛苦做窝,住在温暖的窝里。 寒号鸟:冻死在冰冷的崖洞里,因为懒惰,没有做窝。 情感朗读:全体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寒号鸟在冬夜哀号的句子,代入其悲惨境地。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然后,在夜里冻死了。 ●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齐读两个方框卡片 课件出示: 冻得直打哆嗦 冷得像冰窖 热得直冒汗 热得像蒸笼 …… …… ①教师提示:“得”后面是对前面形容词的补充,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补充完整短句。 预设:火车好快啊,快得像一阵风、 像一道闪电、 像一道流星 、像脱缰的野马,像离弦的箭。 朗读课文:找出寒冷的冬天来了,寒号鸟和喜鹊的处境发生了变化的句子?填入表格中,对比表格内容,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 明确“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