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寒号鸟》 内容分析: 《寒号鸟》是一篇流传已久的民间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对比手法,讲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结局。寒号鸟在天气暖和时,得过且过,不愿辛勤筑巢,终日睡觉、玩耍;而喜鹊则勤劳踏实,早早为自己搭建了温暖的窝。当冬天来临,喜鹊在温暖的窝中安然过冬,而寒号鸟只能在寒风中哀号,最终被冻死。 故事语言生动,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揭示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的道理,批判了懒惰和拖延的坏习惯,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感受中国民间寓言故事的智慧与魅力,理解故事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崇尚勤劳、反对懒惰的传统美德,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好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体会角色的情感。学习运用“几阵秋风、冻得直打哆嗦、像春天一样暖和”等词语进行表达。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培养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寒号鸟悲剧结局的原因,培养因果推理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故事中环境描写(如秋风、寒冬)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世界,进行初步的文学再创造。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通过对比,体会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性格与态度,理解“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得过且过”的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懒惰和拖延的危害。 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初步建立勤劳、有计划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掌握“得”字短语的使用方法,“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充词语。 课时目标: 核心任务是调查与发现。学生像侦探一样,深入文本,搜集信息,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人物行为和初步的因果关系。这是知识积累和信息输入的阶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PPT)、寒号鸟和喜鹊头饰、故事动画片段、“时光规划师”任务卡、背景音乐(欢快的、寒冷的)。 学生:画纸、彩笔。 情境导入:班级成立了 “成长智囊团”,专门为同学们解决这些小困惑。而《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这三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藏着解决这些困惑的 “思维小妙招”。请同学们化身 “小智囊”,走进寓言故事,学习里面的思维方法,然后用学到的 “妙招” 帮助班级里有困惑的同学,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棒! 妙招二:《寒号鸟》——— 做事不能等明天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 谜语导入,领取任务 1.猜谜语: “身穿黑白袍,歌声报喜讯。”(喜鹊) “说它是鸟不是鸟,爱在崖缝把身安,白天呼呼睡大觉,晚上哀号好悲惨。”(寒号鸟) 2.提问:你还记得这是哪篇故事中的人物吗?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2.师生交流: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的主人公是 和 。喜鹊住在 ,而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 。 3.领取“时光规划师”任务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是来自‘未来森林规划局’的‘时光规划师’。我们的任务是回到过去,帮助那些不会规划时间的小动物。今天,我们接到了第一个紧急任务———拯救寒号鸟!” 出示任务卡: “任务一:深入调查。了解寒号鸟和它的邻居喜鹊,在秋天都做了什么?” 回顾故事内容,利用提纲支撑,说一说故事内容。 第二节:任务驱动,整体感知 1.动画初感知: 播放《寒号鸟》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直观印象。 2.学习第1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语句。 (1)讲解住所:教师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说一说喜鹊和寒号鸟分别住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根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