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553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8330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5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i AM宋神宗,我要搞点小动作,给我老赵家长长脸 But 我的左左右右 让我很不省心 朕很是头疼 变法遭人背刺??谁谁谁 站出来 盘 他 王安石 1.了解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相关常识,把握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3.把握王安石在书信中表达的观点态度,学习说理艺术。(难点) 4.学习作者不畏责难、矢志变法的决心, 体会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人物概况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三年(1058)提出变法主张,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主要成就 “纵青史迹已陈,我是孤臣,一人战至血犹温,法逾存,此外耻荣何足论”———是孤勇者,是太超前的理想主义者,是蒙天下之诟,却坚信三不足畏的不世之杰。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王安石人生经历: 少年 聪慧好学,记忆超群,随父宦游,知民疾苦。 21岁 进士第四,仕途顺利,多次升官,治绩斐然。 48岁 主持变法,曲折不顺,保派阻挠,有得有失。 65岁 元祐更化,废除新法,晚年郁结,因病而终。 王安石变法 项目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之法 改变积贫局面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的局面,增加政府收入 市易法 在开封设“市易务” 限制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 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兴修水利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方田均税法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 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局面 将兵法 在各路段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 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化训练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  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离开朝廷十五年,退居洛阳。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司马光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司马光 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司马光 “政敌”与“诤友” 王安石和司马光,既是朋友又是政敌,两人的政治主张针锋相对,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反而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 神宗死后,司马光担任宰相。皇帝询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时,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皇帝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预感到王安石身后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抱病作书,告诉右相吕公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之处甚多......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