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6193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6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445613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温故知新 关于陶渊明,在《高中语文必修_____册》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_____》。 回忆 背诵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 归园田居(其一) “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 归去来兮辞 隐 归 陶渊明 1、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分辞》《桃花源诗》等。 2、家世背景 曾祖父或为陶侃(kǎn),东晋开国元勋,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父亲陶逸曾任安城太守,去世很早。 外祖父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长史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 至陶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落。 3、陶渊明生平经历 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29岁以前,居家读书。 29岁至41岁:时官时隐 第一次:出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 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平定。) 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仕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隐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4、文章背景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题目解说 归去:回去(山水田园间) 来:助词/无意义 兮:语气词 辞:文体 序:序言 归去来兮辞(并序)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与“赋”相近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以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辞和赋的区别,一般来说,辞重抒情,而赋重咏物说理。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序以散体叙事,介绍写作缘由,省思昔日,辞以骈体抒情,想象未来。二者互为表里,同抒一种情怀,相得益彰。 字音字形 轻飏yáng 熹微 xī 乃瞻衡宇zhān 载欣载奔zài 眄 miǎn 流憩qì 出岫xiù 景翳翳 yì 盘桓huán 乐琴书lè 西畴 chóu 棹孤舟 zhào 窈窕yǎo tiǎo 曷不 hé 耘耔 yún zǐ 东皋gāo 乘化chéng 试给序言划分层次,找出陶渊明就职原因和辞官原因。 略读序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