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县八一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次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第Ⅰ卷使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 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8分) 一、语言基本能力(9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农谚(yàn) 迁徙(xǐ) 天衣无缝(fèng) B.腐蚀(shí) 缄默(xián) 两栖(qī) 风雪载途(zài) C.褶皱(zhě) 咀嚼(jué) 雾霭(ǎi) 追本溯源(sù) D.凋零(diāo) 瑕疵(cī) 狩猎(shòu) 草长莺飞(zhǎ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次第 起源 榆叶梅 北燕南飞 B.纬度 侯鸟 桃花开 周而复始 C.刺槐 连翘 逆温层 冰雪融化 D.采集 悬殊 生态学 哀草连天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 B.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仿佛在诉说一段海枯石烂的文明守望。 C.那位曾红极一时的歌手退出歌坛后,彻底销声匿迹,连社交媒体也再无动态。 D.他以共产国际自居,目空一切,独断专行,企图夺取中央最高领导权。 二、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B.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C.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游于濠梁之上 B.虽有千里之能/渔人甚异之 C.执策而临之/中峨冠而多髯者 D.其真无马邪/请循其本 6.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句肯定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第二句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数量不对等,由此得出结论:千里马的埋没不可避免。 B.选文第二段将千里马食量惊人的特性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对照,强调正是由于食马者的无知才导致千里马被埋没。 C.作者善用虚词“也”来传情达意。如第三段“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也”字十分有力地表达出作者的无奈与痛惜之情。 D.选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通过具体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慨和见解,说理生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2分) 三、文言文翻译与名句名篇默写(10分)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名句默写。(6分) (1)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欲济无舟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微君之躬, ?(《式微》) (4)挑兮达兮, 。(《子衿》) (5)《大道之行》中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