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0437

河北省保定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3628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保定市,2025-2026,年高,三上,学期
  • cover
河北省保定2025-2026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数字文明疾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过载已成为社会运行的常态特征。人们每日沉浸于由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和智能算法编织的信息海洋中,如何有效筛选、批判性吸收并创造性转化信息,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信息素养不仅包含基础的信息获取与技术应用能力,更涵盖信息评价、整合重构与知识创新的高阶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中明确指出,信息素养是参与数字社会的关键通行证。 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浅阅读"现象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认知模式。这种以快速浏览、碎片化吸收为特征的阅读方式,虽然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却在无形中削弱了深度思考与逻辑推理能力。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浅层信息处理会导致大脑前额叶活跃度降低,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更值得警惕的是,算法推荐机制基于用户偏好构建的"信息茧房",进一步固化了认知边界,使个体暴露在认知偏见与信息误导的更大风险中。 教育研究者呼吁,应当通过系统性教育改革,引导公众完成从被动"信息消费者"到主动"知识建构者"的身份转变。这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嵌入信息素养课程,在社会层面培育理性对话的公共空间,帮助公民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与价值定力。 (摘编自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卷网-2023年版) 材料二: 《2023中国全民信息素养调查报告》于近期发布,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0万余名网民,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呈现了我国网民的信息行为特征。 数据显示,信息获取渠道方面,72.8%的受访者主要依赖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获取日常信息,仅有28.3%的用户会主动查阅政府官网、学术数据库等权威信源。在信息处理方式上,59.7%的用户承认"主要阅读标题和摘要"是其处理长文的首选方式,只有18.5%的用户会完整阅读并进行信息核实。年龄分析显示,18-25岁群体的浅阅读倾向最为显著,其中83.2%的受访者表示"难以持续专注阅读超过2000字的文本"。 这种阅读习惯在提升信息获取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风险。在涉及公共卫生、金融投资等专业领域时,63.4%的用户曾因浅层阅读而误解信息要点,41.2%的用户有过被虚假信息误导的经历。报告特别指出,信息素养的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居民的信息辨别能力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数字鸿沟"可能加剧社会发展不平衡。 专家建议,应当建立覆盖全民的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将信息鉴别能力纳入公民基本能力建设范畴。 (摘编自《2023中国全民信息素养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卷网-2024年出版) 材料三: 追溯历史,"浅阅读"现象并非数字时代独有的产物。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深刻指出,电视媒体的普及早已开启了一个图像主导的时代,公众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直观、片段化的信息表达,而深度阅读与逻辑思辨能力则在娱乐化浪潮中逐渐退化。不同的是,数字技术的赋权与异化双重效应使得这一趋势被无限放大: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信息获取的民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