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单元 气体 液体 固体 5 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举例说明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2.科学思维:基于事实证据,演绎推理说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3.探究实践:用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态度责任:认识到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观察和测量的结果需要如实记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用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获得证据,推理空气是否有质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 新课导入 1.利用课页图或相关的视频引入教学。 谈话: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气球重不重?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问题。(学生可能回答:有,但很轻,或是没有。理由可能不是很充分。) 2.聚焦问题。 谈话:那空气到底有没有质量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空气有质量吗?) 唤起学生的思考,通过简单的交流引导学生开始思考空气是否有质量。 板块二: 探究与实践 (一)学习使用测量工具 1.提问引导。 要想知道空气有没有质量,我们得先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怎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呢? 2.师生交流:研讨测物体质量的方法。 3.介绍简易天平使用方法。 4.学习使用电子秤。 (二)设计实验验证空气有质量。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谈话:无论你认为空气是否有质量,我们要努力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想法。请小组讨论,怎样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交流讨论,完善方案。 2.用电子秤测量的方法。 (1)引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实验: ·先用电子秤称量未充足气的篮球质量; ·用打气筒给篮球打足气,再用电子秤称量篮球质量; ·比较两次电子秤的示数; (2)学生实验。 (3)小结:示数变大了,证明空气有质量。 3.用简易天平测量的方法。 (1)引导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实验: ·将未充足气体的皮球放在简易天平左侧托盘上,把一杯绿豆放在天平右侧托盘上,通过调整绿豆的多少使天平达到平衡状态。 ·将皮球拿下来用打气筒充足气,再放回托盘中。 ·观察天平的平衡状态。 (2)分组实验,填写《科学活动与评价手册》。 学生实验操作与教师巡视。 (3)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根据你的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 小结:充足气的皮球一端下沉,证明空气有质量。 用绿豆估测皮球内空气的质量。 ·加入多少绿豆能使天平再次平衡? ·后添加的这三颗绿豆其实就是谁的质量? (三)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提问:通过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总结:实验证据告诉我们,空气有质量。 学生通过演示和练习使用简易天平、电子秤,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简易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讨论,目的是培养其合作交流能力,使其学会协作沟通;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探索多样解决方案;锻炼批判性思维与规划能力,评估优化方案并合理分工。 从猜想到验证,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板块三: 拓展活动 1.简单计算空气质量有多大。 谈话:刚刚实验时,有同学往无气皮球里打满了空气,前后差值只有0.3克重时,认为空气很轻。那么100个这样的球里装的空气重多少?1000个呢? 思考:利用书上给的数据估算出一个行李箱空间空气的质量至少相当于多少个曲别针? 学生汇报估算思路和阅读收获。 2.小结。 谈话:科学与数学可以完美的结合,当我们不方便测量时,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推算一定空间的空气质量,得到大致的结果。 鼓励学生将数学方法融入了科学的探索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5 空气有质量吗 提出问题: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