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单元 气体 液体 固体 6 认识液体(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确定的形状,静止时其表面一般会保持水平等特征。 2.科学思维:学习液体的特征时,运用比较、归纳的思维方法。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发现液体的特征。 4.态度责任:对液体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确定形状等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液体流动性、形状等,归纳液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 新课导入 聚焦本课探究内容: 出示教材中课页图片或呈现液体特点的视频。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聚焦至本课探究问题。 板块二: 探究与实践 1.观察各种各样的液体。 谈话:图片中的液体都是什么?这些液体又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让我们继续来探究。 2.观察液体的形状。 谈话:同学们,液体有确定的形状吗?我们有一瓶液体和几个不同形状的容器,请你试一试,把液体倒在这些容器里,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 交流汇报:水倒进圆形杯子里,就变成了圆形杯子的形状;倒进方形杯子里,又变成了方形杯子的形状…… 谈话:液体的形状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说明液体是没有确定形状的。 3.观察液体静止时的表面。 谈话:液体的表面叫液面,容器里的液面是什么样的?如果容器倾斜,液面还会水平吗? 利用第一个环节使用的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让学生试着倾斜容器。液面稳定后,观察液面。发现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水平的特征。 谈话:大家观察得很准确,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保持水平的。 4.观察液体的流动性。 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光滑的塑料板作为斜面,还有滴管、水、食用油、洗手液。我们用滴管分别取一滴不同的液体,滴在斜面顶端,然后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待所有液体滴加完毕后,指导学生抬起塑料板的一端,确保斜面在实验过程中稳定不晃动。 谈话:大家观察到液体都能流动,但不同液体的流动性不同,也可以说它们的黏性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实验中的三种液体,水的流动性是最好的。 5.归纳液体的特征。 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观察和实验,对液体有了很多了解。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都发现了液体的哪些特征呢?你能总结一下不同液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请试着完成液体的特征记录表。 交流研讨: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静止时液面保持水平、都具有流动性。不同液体在颜色、黏性等方面不同。 描述各种液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出液体有哪些共同特征,即观察液体的形状特征等。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液体洒出;在学生发言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可以多变换几次容器倾斜的角度,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液体的液面。 用不同的滴管分别从盛装水、食用油、洗手液的容器中吸取适量液体,将滴管尖端对齐,在塑料板水平状态下,同时将不同液体缓慢、稳定地滴在木板顶端同一水平线上,液滴之间有一定间隔。 板书设计 6 认识液体(第1课时) 2 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单元 气体 液体 固体 6 认识液体(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能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2.科学思维:通过“加一加”等方法,思考如何利用现有工具组合来解决问题。 3.探究实践:设计实验,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4.态度责任:对液体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设计多种合理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正确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