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2030

3.1《百合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8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百合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百合花》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百合花》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段 高中 版本章节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小说中的“通讯员”“新媳妇”等青年形象的关键行为,概括其青春特质。品味细节描写,分析其如何传递青春的情感与温度。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青春价值”的多元内涵,探究“十八九岁”这一年龄对塑造青春形象的意义,思考“平凡青春”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闪光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小说清新含蓄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青春诗意。理解“旁观者”视角对青春情感传递的独特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普通青年”在战争中的真实状态,感悟平凡青春背后的家国情怀与人性光辉。思考“青春价值”的传承与共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细节分析通讯员与新媳妇的青春特质,理解“平凡青春”的价值。 2.把握“十八九岁”年龄设定对青春形象的塑造作用,以及“青春价值”在战争背景下的多元表达。 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接触小说三要素,能初步分析人物、情节与环境,但对《百合花》这类细腻刻画人性美、情感隐晦的战争题材作品,理解深度有限。学生生活远离解放战争背景,对物资匮乏年代的军民情谊缺乏直观感受,易忽略细节中(如百合花被、通讯员的羞涩)蕴含的纯真情谊。此外,其抽象思维正发展,能探究主题,但可能停留于表面情节,需引导挖掘“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与战争中的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通读全文,标记不理解的字词,思考“这篇小说和以前读过的战争故事有什么不同?” 教师准备:PPT 设计“自读任务单”,包含情节梳理、细节品 析、主题探究三部分; 3.补充背景: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关系(百姓支持解放军单物资匮乏,“接被子”是常见需求;新媳妇的“嫁妆被”具有特殊情感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含AI应用) 情境导入———当战争遇见“百合花” 由单元主题引出“青春的价值”,再由“青春的价值”引出战争年代的青春,最后引出课题。 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单元导语,引出主题,观察两组图片,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概括画面的能力。 利用AI生成两组展现青春色彩的图片。 作家作品简介 茹志鹃的大致人生经历,和作品特点。 对茹志鹃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特点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剪辑配音视频,选择解说语音。 背景介绍 创作的缘由,故事发证的背景。 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情感倾向和主题把握。 通过AI搜寻相关内容。 寻找“青春的身影” S 四 、 文 本 品读“青春的细节” 探 讨 探究“青春 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 作为“青春纪念馆策展人”,你需要先确定展览的主角。请快速阅读全文,用笔圈画出文中提到的青年人物的年龄、身份,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核心行为。 作为策展人,你需要为两位主角(通讯员与新媳妇)各挑选3-5个“最能体现青春价值”的细节(可以是动作、语言、物品),并说明这些细节如何展现他们的青春特质(如纯真、担当、善良)。 对比传统战争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如《红岩》中江姐的坚贞不屈、《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跳崖),思考:《百合花》中的青春价值有何不同?为什么作者选择刻画这些“普通青年”的青春? 平凡的瞬间,构成了战争年代最温暖的青春记忆。读懂了战争岁月里的平凡人身上的温暖与崇高,那些青春的细节就像珍珠,串起人性的光辉。 通过“策展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聚焦“青年形象”,明确“青春”的主体,为后续分析特质奠基。 通过“细节品读”聚焦人物行为,引导学生从“平凡互动”中挖掘青春的纯真、担当与善良,突破“青春价值”的表层理解。 通过对比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青春价值”的多元内涵,突破对“英雄主义”的单一认知,深化对文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