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2517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84856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知识维度 通过 AI 工具拆解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中的文化元素,达到准确概括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涵、掌握精华与糟粕区分标准的知识目标。 能力维度 通过分析节目创新设计、生成实践方案框架,达到辩证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意义,同时提升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情感维度 通过分析中秋节习俗,达到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树立 “传承 + 创新” 意识的情感目标。 互动提问:找文化 提起中秋节,你会想起.......? 让我们听听嫦娥怎么说? 人间的朋友们呀~提起中秋,我在广寒宫远远望着,总能瞧见你们围坐月下,摆上圆圆的月饼,一家人边赏那银盘似的月亮,边说着贴心话,这便是 “赏月” 与 “团圆” 的好光景啦~还有人会设下案台,供上瓜果糕点 “祭月”,盼着日子圆满顺遂;小孩子们提着花花绿绿的灯笼跑跳,灯笼光映着笑脸,像散落人间的小星星;对啦,你们手中那块甜糯的月饼,咬一口,是不是也尝到了 “团圆” 的滋味呀! 思考: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传统文艺昆曲 传统习俗舞龙 传统文学西游记 传统建筑藻井 传统服饰旗袍 传统中医药刮痧 传统孝道 传统技艺皮影 1、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佛塔与中国建筑结合的表现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大批佛寺、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被兴建起来、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 当时木结构的佛塔也曾盛行一时,但目前无一留存。此外还有石塔和砖塔,现存北魏时期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留存至今我国最早的佛塔。和其他佛教美术形式一样,佛教教筑也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些外来建筑类型一经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形式。例如佛塔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是用来保存佛牙佛骨的,通过与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结合,形成了阁楼式的多层木塔,原来围绕佛塔的佛寺也向中国式的宫殿与宅院形式转化。 佛塔,随着佛教传入汉地,就沾染上了大汉风。两汉时期,印度佛屠就嫁接在中国的楼阁上,而形成楼阁式塔。到南北朝时,从建筑形式到象征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全面走向中国化 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根本原因)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Y YUSHEN 劳动创造的 ——— 根本原因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内部:独特性、民族性)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外部:包容性) ≠ 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各民族文化趋同 ≠ 全盘吸收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诗的价值———中华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