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2951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17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 一、教学理念设计 以“品纯真爱恋,悟细节之美”为核心,立足《静女》的生活气息与情感特质,通过“字词句夯实—细节情境还原—现实情感共鸣”的递进教学,兼顾文言基础与审美体验。避免碎片化解读,让学生在诵读与探究中,感受先秦青年爱情的纯粹,理解“细节传情”的艺术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姝、娈、俟、贻”等文言实词,理解“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等短语的含义,能精准翻译关键诗句,积累“细节描写”的表达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藏人”“赠物”等情节细节,梳理诗歌情感脉络,对比古今爱情表达的差异,培养逻辑思辨与情感体悟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质朴自然、生动活泼的风格,体会“以细节写深情”的审美特质,能撰写简短赏析文字,表达对纯真爱情的审美理解。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先秦时期青年男女的情感观与生活风貌,认识“真挚、纯粹”的爱情文化对当代的启示,树立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静女藏人—男子踟蹰—赠物传情”的情节脉络;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赏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等细节描写的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蕴含的情感逻辑;结合现实,探讨诗歌中“纯真爱情”的当代价值,避免对情感话题的浅层化解读。 四、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诵读法(还原约会场景)、细节品读法(解析传情技巧)、小组合作探究法(深化现实关联)、多媒体辅助法(呈现图文素材)。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包含《静女》动画短片(还原约会场景)、文言字词清单、古今爱情细节对比图;印发诗歌文本与“细节分析表”;准备古风音乐《蒹葭》伴奏。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细节激趣,走近《静女》 素材呈现:课件展示两组图片:①先秦青年约会想象图(男子立于城角,四处张望;女子藏于树后,掩嘴偷笑);②当代青年甜蜜细节图(男生等女生时反复看表,女生递水时的腼腆微笑)。 问题引导: “同学们,无论是千年前的城角等候,还是现在的路口相望,爱情中的‘小细节’总能触动人心。今天我们要学的《静女》,就用28个字,记录了先秦时期一对青年的约会细节———她为何藏起来不让他见?他收到的礼物为何让他格外珍视?让我们走进诗歌,寻找答案。” 背景补充:简要介绍《静女》出自《诗经 邶风》,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诗之一,语言质朴,充满生活气息,为理解诗歌奠定文化基础。 (二)初读感知:字词句夯实,梳理情节 1.分层诵读,正音辨韵 听读:播放配乐朗诵(配《蒹葭》轻柔古风音乐),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与情感,标记易错字音(“姝”shū、“娈”luán、“俟”sì、“贻”yí、“怿”yì)。 齐读:学生跟随音频齐读,教师指导节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俟我”后稍作停顿,体现等待的状态);“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搔首”重读,凸显男子的焦急)。 角色读:邀请两名学生分饰“男子”与“旁白”,“男子”读抒情句(如“搔首踟蹰”“说怿女美”),“旁白”读叙事句,通过角色代入,初步感知人物情感。 2.字词句精读,突破文言障碍 字词积累:发放“文言字词清单”,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完成,小组互助答疑,教师重点点拨: 字词 拼音 释义 诗句示例 延伸理解 姝 shū 美丽 静女其姝 形容女子容貌娇美,比“美”更显灵动 俟 sì 等待 俟我于城隅 主动等候,体现女子的邀约诚意 爱 ài 通“薆”,隐藏 爱而不见 不是“喜爱”,而是“躲藏”,暗含俏皮 贻 yí 赠送 美人之贻 强调“赠予者”,而非“礼物”本身 怿 yì 欢喜 说怿女美 “说”通“悦”,双重表达喜悦之情 句子翻译:选取关键句逐句翻译,强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静女其姝,俟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